期刊信息
波谱学杂志
(季刊,1983年创刊)
主编: 刘买利
中国物理学会波谱专业委员会会刊
主办单位
中科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
协办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磁共振重点实验室
厦门大学福建省等离子体与磁共振研究重点实验室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非常规油气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
出版: 科学出版社
邮发代号:38-313
单价:50.00元/期
当期目录
  2006年, 第23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06-12-05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 合并摘要 显示图片
研究论文

二维核磁共振对羊栖菜褐藻糖胶DJL的结构研究

李波; 芦菲; 魏新军
波谱学杂志, 2006, 23(4): 419-428.  
摘要 ( 2231 )    HTML全文 ( )   PDF (1420KB) ( 858 )  
羊栖菜是我国的特色海藻,褐藻糖胶是其主要生物活性成分. 葡萄糖醛酸甘露聚糖(DJL)是羊栖菜褐藻糖胶经脱硫和部分酸水解后的产物,本文采用2D NMR和甲基化分析等方法,对DJL的结构进行了研究. 结果显示,DJL主要由甘露糖(46.4%)和葡萄糖醛酸(50.5%)组成, 另外还含有少量的半乳糖,相对分子质量为11 KDa,其可能具有的一种结构为:β-D-GlcA-1→ [2)-α-D-Man(1→4)-β-D-GlcA(1→]n1→4)-β-D-Gal(1→[4)-β-D-GlcA(1→2)-α-D-Man(1→]n2→4)-β-D-GlcA(1→2)-α-D-Man.
应用2D NMR技术研究羌活苷的结构
杨秀伟
波谱学杂志, 2006, 23(4): 429-442.  
摘要 ( 1277 )    HTML全文 ( )   PDF (2262KB) ( 617 )  
从传统中药羌活中分离得到1个香豆素类化合物,应用1D和脉冲梯度场反相2D NMR检测技术 (gCOSY, gNOESY, gHMQC, gHMBC) 研究了其结构,鉴定为6′-O-(反式阿魏酰基)-紫花前胡苷,命名为羌活苷(Forbesoside). 本文对其碳氢NMR信号进行了全归属. 对从伞形花内酯衍生化为7-去甲基软木花椒素、紫花前胡苷元和6′-O-(反式阿魏酰基)-紫花前胡苷的NMR信号变化规律以及糖残基NMR信号归属方法进行了讨论和总结.
射干异黄酮的NMR波谱研究
邱鹰昆1,2 ; 徐碧霞2 ; 高玉白2 ; 刘珂1,2
波谱学杂志, 2006, 23(4): 443-449.  
摘要 ( 1684 )    HTML全文 ( )   PDF (862KB) ( 845 )  
为研究中药射干(Belamcanda chinensis)的化学成分,应用多种柱色谱方法对其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和纯化,并得到了11个异黄酮化合物,通过1H NMR、13C NMR及HMBC、HSQC、1H-1H COSY、NOESY等波谱手段解析化学结构,发现一个新化合物,命名为异野鸢尾苷. 对这些化合物的1H NMR和13C NMR进行了完全归属,并探讨了取代基对1H、13C化学位移的影响.
红树植物海漆中Taraxerone化合物的结构解析
李想1,2 ; 李敏一3 ; 郑毅男1 ; 林文翰2
波谱学杂志, 2006, 23(4): 451-456.  
摘要 ( 1543 )    HTML全文 ( )   PDF (439KB) ( 839 )  
应用葡聚糖凝胶LH-20,硅胶柱层析等手段,从红树植物海漆Excoecaria agallocha的低极性部位中分离纯化了1个三萜类化合物,结合多种波谱方法(ESI-MS, 1D NMR, 2D NMR, UV),确定它的结构为Taraxerone. 本文将报道该化合物的分离纯化及波谱解析.

几种含氮化合物的核磁共振测试

欧阳捷1 ; 张巍1 ; 彭捷1 ; 邓志威1 ; 李丽娅2 ; 林文翰2
波谱学杂志, 2006, 23(4): 457-465.  
摘要 ( 1323 )    HTML全文 ( )   PDF (990KB) ( 796 )  
结合曲氨南(Aztreonam)、奥美拉唑(Omeprazole)与一种席夫碱对含氮化合物在核磁共振(NMR)测试中的某些特性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14N四偶极矩、分子间氢键以及分子间质子转移导致的异构,是影响含氮化合物核磁特性的主要因素. 这些因素虽然在NMR的实验设计与谱图分析方面是无法避免的,但却能为结构解析以及其他化学研究方面提供一定的有趣的信息.

一种新的免疫抑制剂FTY720的NMR研究

陈才法1 ; 蒋虹1 ; 刘新友3 ; 张雪梅2 ; 冯友建1 ; 屠树江1,2
波谱学杂志, 2006, 23(4): 467-472.  
摘要 ( 1973 )    HTML全文 ( )   PDF (904KB) ( 747 )  
应用核磁共振技术(1H NMR, 13C NMR, DEPT, HSQC, HMBC)确定了一种新的免疫抑制剂FTY720 (2-氨基-[2-(4-辛基苯基)乙基]-1, 3-丙二醇盐酸盐)的结构,准确归属了它的1H, 13C信号.
羧酸甲乙酯中羰基17O-NMR化学位移研究
李临生1,2 ; 李利东2 ; 兰云军1 ; 熊静1
波谱学杂志, 2006, 23(4): 473-478.  
摘要 ( 2044 )    HTML全文 ( )   PDF (336KB) ( 727 )  
提出了计算羧酸甲乙酯中羰基17O-NMR化学位移的公式:δcal17O)=360.0+Δαβγ,通过线性回归法确定了22种取代基参数.经回归检验表明该公式计算结果置信度为99.5%,与实验值的偏差Δδ在5.0以内的羰基17O-NMR化学位移计算值~100%.
取代苯甲酸甲酯羰基17O-NMR化学位移研究
李临生1,2 ;李利东2 ;兰云军1 ;熊静1
波谱学杂志, 2006, 23(4): 479-486.  
摘要 ( 1490 )    HTML全文 ( )   PDF (386KB) ( 844 )  
提出了计算取代苯甲酸甲酯类化合物羰基17O-NMR化学位移的公式:δcal(17O)=337.3+Δomp, 根据52种取代苯甲酸甲酯类化合物的52个羰基17O-NMR化学位移数据, 通过线性回归法结合最小二乘法求得22个用于该公式的取代基参数, 回归检验表明采用该公式计算结果的置信度为99.5 %,计算值与实验值的偏差Δδ在5.0以内的~100 %.
基于AD607芯片的核磁共振模拟接收机
徐志坚;徐勤;沈杰;李鲠颖
波谱学杂志, 2006, 23(4): 487-494.  
摘要 ( 1844 )    HTML全文 ( )   PDF (2968KB) ( 837 )  
核磁共振波谱和核磁共振成像技术(MRI)已经成为一种广泛应用于物理、化学、材料、生物医学等领域的重要研究工具和医疗诊断手段,但是仪器复杂、价格昂贵. 本文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基于AD607芯片的模拟接收机设计. 相对于传统的模拟接收机,此设计可以减少接收机使用的外围器件的数量,从而简化设备. 而相对于全数字接收机,本文提出的设计结构简单,并且可以工作在较高的频率. 文章最后给出了核磁共振成像实验的结果.
300 MHz核磁共振频率源的研制
乔勇; 季文彬; 蒋瑜
波谱学杂志, 2006, 23(4): 494-501.  
摘要 ( 1413 )    HTML全文 ( )   PDF (4041KB) ( 953 )  
介绍了基于Analog Device公司AD9954设计的数字化频率源,可以实现宽带高频(5 MHz~125 MHz、280 MHz~301 MHz)、高稳定度(1×10-9)、低相位噪声(301 MHz,≤-127 dBc/Hz@250 kHz offset)频率输出以及频率、相位和幅度的高速切换. 该数字化频率源可应用于300 MHz核磁共振谱仪和磁共振成像仪,可部分取代昂贵的进口频率源. 本文最后给出核磁实验结果.
四角对称晶场中3d3 离子零场分裂理论研究
魏群; 杨子元
波谱学杂志, 2006, 23(4): 503-508.  
摘要 ( 1498 )    HTML全文 ( )   PDF (606KB) ( 721 )  
分别采用完全对角化方法和微扰方法讨论了微小磁相互作用对四角对称下基态4B1态和第一激发态2E 态零场分裂的影响. 结果表明,4B1态零场分裂与微小磁相互作用参量成线性关系,2E 态零场分裂主要由二重态决定,磁相互作用和四角晶场对2E 态零场分裂的贡献相比较,四角晶场的作用是主要的.
研究简报
六聚吡咯/丝组缀合物结构的NMR和ESI-MS/MS表征
叶勇1 ; 胡小莲1 ; 张长水1 ; 沈丽丽1 ; 曹立峰1 ; 牛明玉1,2 ; 廖新成1 ; 赵玉芬1,2
波谱学杂志, 2006, 23(4): 509-515.  
摘要 ( 1802 )    HTML全文 ( )   PDF (1092KB) ( 752 )  
利用片断合成法合成了具有DNA切割能力的六聚吡咯/丝组缀合物, 检测了该化合物的1H、13C NMR 和ESI-MS/ MS 图谱, 确证了该化合物的结构, 通过1H-1H COSY, HSQC,HMBC等2D NMR 技术对其1H 和13C NMR 数据进行了归属和解析, 并探讨了其ESI-MS/ MS 质谱裂解规律.
1-(4-硝基苯氨基乙酰基)-4-苯乙酰基氨基硫脲的NMR谱研究
李英俊;孙亚珍;许永廷;闻利平;张治广;侯尼波;孙晓晓
波谱学杂志, 2006, 23(4): 517-522.  
摘要 ( 1483 )    HTML全文 ( )   PDF (639KB) ( 819 )  
利用二维核磁共振技术,对所合成的新化合物1-(4-硝基苯氨基乙酰基)-4-苯乙酰基氨基硫脲的1H NMR 和13C NMR谱进行了全归属.
恩替卡韦钠的核磁共振谱分析
方玉春; 杨喜鸿; 刘为忠; 朱伟明; 顾谦群
波谱学杂志, 2006, 23(4): 523-527.  
摘要 ( 1917 )    HTML全文 ( )   PDF (548KB) ( 1074 )  
对恩替卡韦钠进行了1H和13C NMR检测,通过DEPT和1H-1H COSY、HMQC、HMBC等2D NMR技术对该化合物所有的1H和13C NMR信号进行了全归属,并通过NOESY确证了其相对立体结构.
综述评论
基于小波变换的磁共振图像去噪
黄世亮1,2 ; 叶朝辉1 ; 裘鉴卿1
波谱学杂志, 2006, 23(4): 529-541.  
摘要 ( 2257 )    HTML全文 ( )   PDF (2366KB) ( 819 )  
去噪是图像处理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传统去噪方法在降低噪声的同时会模糊图像的细节,基于小波变换的图像去噪方法能在降低图像噪声的同时较好地保持图像的细节,目前基于小波变换对图像进行去噪已经成为最有前途的去噪方法之一. 本文综合小波域去噪的文献,对小波域的磁共振图像去噪方法进行了综述,详细介绍了各种小波域的磁共振图像去噪方法,并对他们的性能进行了总结,对小波域去噪方法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博士论文摘要
量化计算在预测NMR参数和固体催化剂酸性中的应用
作者:郑安民 导师:邓风
波谱学杂志, 2006, 23(4): 543-544.  
摘要 ( 2757 )    HTML全文 ( )   PDF (489KB) ( 971 )  
本论文将量化计算和NMR实验方法相结合,研究了有机分子在分子筛孔道中的吸附以及分子筛H-MCM-22和重要烷基化催化剂BF3/γ-Al2O3的酸结构和酸强度, 同时我们成功将组合量子化学ONIOM-GIAO方法用到大体系化学位移的计算. 
(1) 将ONIOM-GIAO方法用来预测有机固体化合物和吸附在分子筛孔道中有机小分子的13C化学位移屏蔽张量. 以前该方法仅被用来研究小的体系,我们成功将其用于预测氨基酸分子和一系列被吸附有机分子的13C的化学位移. ONIOM-GIAO方法充分将氨基酸晶体(或分子筛骨架)的空间结构和静电势的影响考虑到活性中心化学位移的计算中,计算得到的13C化学位移与实验值符合得非常好. 
(2) 分子筛中铝原子和Brǒnsted酸性质子的分布将直接影响到分子筛的催化反应活性. 我们利用ONIOM方法研究了铝原子在分子筛MCM-22骨架中的分布状态,结合探针分子(丙酮和三甲基膦氧)的固体NMR实验,确定了MCM-22分子筛的酸强度和酸分布,合理地解释该分子筛对某些催化反应所表现出的独特选择性. 
(3) 结合固体NMR实验结果,用量化计算方法从原子分子水平揭示了重要烷基化催化剂BF3/γ-Al2O3酸位形成机理,提出来了BF3表面修饰γ-Al2O3后所产生Brǒnsted和Lewis酸性位的结构. 理论计算提出的酸性位的结构和酸强度特征完全符合NMR的实验结果. 
(4) 量化计算表明当异丙醇与萘分子共吸附在丝光沸石孔道中,异丙醇呈现被分子筛Brǒnsted酸质子化的趋势. 这是由于萘分子大的共轭体系所表现出的强溶剂诱导效应,分散了异丙醇碳正离子的电荷,这是一种新的非极性溶剂所产生的诱导效应.
局限空间中水的相变与动态学研究
作者:黄圣言 导师:黄良平
波谱学杂志, 2006, 23(4): 545-546.  
摘要 ( 1313 )    HTML全文 ( )   PDF (487KB) ( 813 )  
在本篇论文中,主要讨论水分子在局限空间中的运动及相变行为,所使用的方法为双量子过滤核磁共振光谱及T1反转回覆光谱,体系为利用MCM-41吸附不同量的重水. 本研究中所使用的这两种光谱方法各有其独特之处,其中双量子过滤核磁共振光谱是利用被吸附的重水分子中氘核残余四极作用力所产生双量子讯号进行侦测,因此是特别针对表面吸附的水分子进行观测, 而T1反转回覆光谱则是侦测整体孔洞內水分子的行为,借由两种光谱的谱线分析相互比对,得到在MCM-41內各层水分子对温度变化的完整动态学行为. 在描述表面水分子运动上,采用的是修改过的锥体模型,主要将水分子分成相对其对称轴的摇摆运动及旋转运动,在研究中发现,表面水分子是被MCM-41表面单独的SiOH所吸附,比例上为一个水分子对一个SiOH,而表面分子的运动会受到第二层水分子的形成与否所影响,一但第二层水分子 的量够多时,其平移扩散运动会借由碰撞影响表面水分子的摇摆运动,而且在孔洞中属于非表面吸附的水分子,在随温度变化至240~250 K之间时会有相变发生,相变的温度则会随水量充填在MCM-41內的多寡而改变,当水分子越多时,因为彼此间空间有限,使得氢键网路结构与一般正常在大量水分子体系的结构有些相异,因此使得相变温度会随之下降. 除此之外,本研究中亦提出不同的双量子过滤核磁共振脉冲序列以及不同的模型来讨论.
典型高分子材料的固体核磁共振研究
作者:王立英 导师:冯继文; 叶朝辉
波谱学杂志, 2006, 23(4): 547-549.  
摘要 ( 1899 )    HTML全文 ( )   PDF (487KB) ( 921 )  
本论文通过固体核磁共振(NMR)谱及动力学参量的测量,并结合X-射线衍射技术和DSC测量等研究了两种典型高分子材料的相结构、链的运动以及相与相之间的关系. 
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 EVA) 是最主要的乙烯共聚物之一. 研究发现,EVA的相组成非常复杂,共有5个不同的组分. 除了PE中所观察到的常规单斜晶相和刚性的正交晶相外,我们发现还存在第三个晶相分量-运动性较强的晶相(SOCP,可能是转动相). 它不仅拥有自己的熔点,而且它的化学位移和分子运动性不同于刚性正交晶相(LOCP). 另一方面,非晶相也由两种不同的分量组成:运动受限的各相异性的非晶界面相和高度可动的橡胶型的非晶相. 我们进一步详细研究了EVA中的晶区链动力学和非晶区的低温冻结行为. 实验发现,在正交晶相中,高分子链以180° flip-flop方式运动,同时伴随沿链方向的平移型跳跃运动,并引起正交晶相和非晶相之间的长程链扩散,通过NOE的测量证实了这种相间链扩散的存在,并进一步通过实验证实这种相间链扩散是一种受限扩散而不是自由扩散. 同时非晶相的两个组分具有不同的低温冻结行为:当温度低于-弛豫转变温度时,橡胶型的非晶相中的长程分子运动被冻结,但仍存在分子的局域运动;而界面非晶在低温时冻结成一种有序取向结构,并用质子自旋扩散实验证实该有序结构与正交晶相相邻近. 

少量纳米级片层状粘土分散在聚合物中就可赋予材料许多优异的性能,我们用固体NMR技术对EVA/REC复合材料的结构和其中粘土的分散性质进行研究,发现上述复合材料中所形成的晶体类型不仅依赖于各组分的性质还依赖于所形成的复合材料的类型. 

偏氟乙烯/三氟乙烯共聚物(P(VDF-TrFE))是最主要的铁电高聚物之一. 我们利用变温固体19F MAS NMR 谱及弛豫数据的测量详细研究了电子辐照对P(VDF-TrFE)共聚物的分子结构、构型、运动性以及相变等的影响. 发现,电子辐照不仅改变了分子链段的构型和运动性,同时也改变了局部分子化学结构. 电子辐照促使铁电相向顺电相(或者非晶相)转变,与此同时诱发了富含VDF和含-TrFE链段从全反式的构型到混合的反式-旁式构型的转变. 电子辐照加剧顺电区域中的分子运动而在高温熔融态中(>100 ℃),分子的运动反而受限.
茶多酚对6-OHDA诱导的SH-SY5Y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
作者:郭树红1 导师:BEZARD Erwan2 ;赵保路1
波谱学杂志, 2006, 23(4): 550-551.  
摘要 ( 1736 )    HTML全文 ( )   PDF (487KB) ( 887 )  
茶多酚在体内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和药理作用,有助于预防与氧化应激相关的疾病,比如癌症,心血管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和衰老. 氧化应激参与了帕金森病(PD)的病理进程. 活性氧在PD的发病机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氧自由基直接损伤细胞膜引起脂质过氧化,损伤蛋白质和各种功能酶引起蛋白质沉淀,诱导促凋亡因子的表达,损伤DNA,最终导致了细胞的凋亡. 然而,关于茶多酚对PD的预防和治疗作用目前还不清楚. 本文应用氧化应激诱导的PD病理细胞模型,评价了茶多酚的神经保护作用. 结果表明茶多酚这类植物天然抗氧化剂对氧化应激诱导的细胞凋亡具有明确的抑制作用. 实验中我们选择了6-OHDA诱导的SH-SY5Y细胞作为细胞模型, 运用了MTT、流式细胞术、荧光显微成相, 竞争性ELISA和蛋白质杂交等方法研究了SH-SY5Y细胞的凋亡特性. 结果表明,6-OHDA对SH-SY5Y有时间-浓度依赖性细胞毒性,100 μmol/L 6-OHDA处理24 h,细胞活力减少50 %,同时伴随着活性氧增加(用ESR),线粒体膜电位降低,细胞内钙离子和一氧化氮增加,nNOS和iNOS表达量上升及蛋白结合的硝基酪氨酸水平升高. 单独茶多酚处理对细胞没有太大的影响,而茶多酚预处理可显著降低6-OHDA所产生的细胞毒性. 溶液实验证明,茶多酚对6-OHDA的自氧化有浓度-时间依赖性抑制作用(用ESR). 本研究表明茶多酚可能是通过活性氧-一氧化氮途径,减少过氧亚硝基的生成来对6-OHDA诱导的细胞凋亡表现保护作用的. 本文的实验结果提示茶多酚在治疗PD等慢性神经退行性疾病上可能是一种有着潜在疗效的药物.
含萘环聚芳醚酮类聚合物的分子设计与性质研究
作者:牛亚明 导师:姜振华
波谱学杂志, 2006, 23(4): 552-556.  
摘要 ( 2194 )    HTML全文 ( )   PDF (487KB) ( 961 )  
聚芳醚酮类聚合物由于具有优良的韧性、刚性、耐热等级高、电性能、耐辐射、耐疲劳、耐冲击、抗蠕变、耐磨、耐热水性好、阻燃性好等特点,在热塑性聚合物领域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 其在航空、航天、核能、信息、通讯、电子电信、石油化工、机械制造、交通运输等高技术领域得到了成功的应用,使许多行业的传统产品实现了更新换代. 但是,随着世界新科技革命的蓬勃发展,对高性能结构材料提出了日益广泛而迫切的需求. 为进一步提高聚芳醚酮类聚合物的性能,满足某些特殊情况下的使用要求(例如高温、高辐照强度),可考虑对它们进行交联. 使之可用热塑性材料的加工方法加工,然后通过热处理使其交联,成为热固性材料. 这就要求在聚合物链上引入可交联基团. 常用的脂肪族交联基团的引入,会导致聚芳醚酮耐热性降低,而只能寻找芳香族可交联集团的聚合物材料. 本论文的目的是从分子结构设计的角度出发,从合成新型单体入手,采用芳香族亲核取代路线,将萘环引入聚合物主链,合成出一系列的新型含萘环聚芳醚酮类聚合物,并在不同条件下对它们进行了热处理. 主要利用电子自旋共振(ESR)这一手段对热处理前后的聚合物进行了表征,研究了聚合物的热交联行为,讨论了萘环的化学环境、键连位置及热处理条件对交联反应的影响,建议了交联机理. 

我们首先通过1,5-萘二酚(1, 5-DHN)、对苯二酚(HQ)和4,4′-二氟二苯酮(DFB)合成了新型高分子量的含1,5-萘二醚型聚醚醚酮无规共聚物(1, 5-PENEK),发现随着萘环含量的增加, 聚合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升高,熔点和结晶能力逐步下降直至消失,力学性能略有下降但基本保持了聚芳醚酮的优良性能. 这些性质的改变是由于萘环的引入在增加了聚合物的刚性同时也降低了聚合物的有序排列能力所致. 通过DSC、WAXR检测发现,1,5-萘二醚型聚醚醚酮共聚物(1, 5-PENEK)在320 ℃以上空气中处理时发生交联反应. 随着萘环含量的增加及处理温度的提高,聚合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增高速度加快,结晶性能迅速下降. 当处理前后的样品用ESR定量检测时,发现只存在一个单峰,并且其幅度随着热处理时间的增加而增强. 增加微波功率时发现在谱峰的两侧有很弱的突起,采用微波功率饱和特性方法证实样品中存在两种性质不同的R1R2自由基. 在不同气氛下处理该样品, 从它们ESR谱的特征推测:R1可能是RO·自由基,采用改变ESR的检测温度的方法进一步确认热处理后的聚合物中R1自由基是RO·自由基,并且经计算证明RO·自由基是与分子链中萘环相关联的. 我们又通过模拟的方法证实R2自由基是萘环自由基. 通过作RO·自由基、萘环自由基的自旋浓度随热处理时间变化曲线发现两种自由基都参与了交联反应,只是RO·自由基的浓度明显高于萘环自由基,在交联反应中起主导作用. 两种自由基浓度随热处理时间的变化趋势相同,即在热处理前期自由基浓度随时间增长很快,中期则变化不大,而后呈线性增长. 可以认为,热处理前期,主要是自由基的激发过程,而中期生成的自由基大多以双基终止的方式被消耗掉,对浓度增长没有明显贡献. 玻璃化转变温度与此相反的变化趋势支持这一结论. 恒温热失重实验表明,1, 5-PENEK在340 ℃热处理时出现明显的分解,说明1, 5-PENEK在340 ℃发生的热交联反应是裂解交联反应. 通过以上测试结果,得到了含1,5-萘二醚型聚醚醚酮共聚物(1, 5-PENEK)在340 ℃热交联的反应机理. 

第二部分,我们从1,4-萘二甲酸出发,经过酰氯化反应及付氏酰基化反应,合成了新型单体1,4-二(4-氟苯羰基)萘(1, 4-BFN). 并且利用所得到的单体和4,4′-二氟二苯酮(DFB)与对苯二酚(HQ)通过亲核取代反应合成了含1,4-萘环的聚醚醚酮酮共聚物(1, 4-PEEKNK). 测试结果表明, 随着萘环含量的增加,1, 4-PEEKNK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升高、 溶解性变好、熔点下降直至消失,1,4-PEEKNK均聚物的力学性能与PEEK相近. 经260 ℃以上热处理的1, 4-PEEKNK均聚物的热分析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处理时间或处理温度的增加, 玻璃化转变温度升高. 从而推断在空气中热处理时聚合物发生了交联反应. 结合FT-IR、NMR等提出,交联反应是发生在萘环上的交联反应. 我们同样采用了ESR技术对1, 4-PEEKNK聚合物的交联反应类型进行了研究. 发现自由基的浓度随着处理时间的增加同样经历了3个阶段,由此我们判断1,4-PEEKNK聚合物发生的交联反应为自由基交联反应. 在不同热处理温度下1, 4-PEEKNK聚合物处理8 h的自由基自旋浓度表明在260 ℃和300 ℃热处理时自由基浓度增加的很少,与未处理样品的浓度几乎一致,认为这是由于在此温度下自由基激发的速度相对缓慢, 因此自由基全部被用于交联反应. 但是在340 ℃热处理时,自由基的浓度则急剧增加,这说明在此温度下自由基产生的速度极快甚至也产生了其它种类自由基,虽然聚合物也发生了交联反应,但是有大量自由基剩余而不利于材料的进一步使用. 恒温热失重结果说明在260 ℃热处理的1, 4-PEEKNK未发生裂解反应. 通过以上结果,给出了1, 4-PEEKNK在260 ℃热交联的交联反应机理. 

总之,我们合成了两种不同萘环化学环境及不同键连接方式的聚合物,对其基本性质进行了研究,并且发现两种聚合物在空气中于一定温度下热处理时都发生了交联反应,但交联方式及交联机理各有不同. 就综合性质及应用要求而言,我们认为1,4-萘二酮型聚合物PEEKNK作为全芳香性可交联聚芳醚酮类材料应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