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1.1) $ \begin{equation} \left\{\begin{array}{ll} -\Delta u + (\omega-V(x))u+\lambda\phi (x)u =f(u)\,\,\, &x\in \mathbb{R}^3, \\ -\Delta\phi = u^{2},\, \ &u\in H^1(\mathbb{R}^3), \end{array}\right. \end{equation} $
其中 $\omega>0$ , $\lambda>0$ , $f(u)$ 是非线性项, $V(x)$ 是位势函数. 问题 (1.1) 起源于研究多体量子系统, 包括 Hartree-Fock 系统和 Kohn-Sham 系统等, 具体物理背景见文献 [3 ,4 ,12 ,16 ⇓ ⇓ -19 ] 等. 当位势 $\omega-V(x)$ 是常数, 且非线性项为 $f(u)=|u|^{p-1}u$ 时, 问题 (1.1) 简化为
(1.2) $ \begin{equation} \left\{\begin{array}{ll} -\Delta u + u+\lambda\phi (x) u =|u|^{p-1}u,\,\,\,& x\in \mathbb{R}^3, \\ -\Delta\phi = u^2,\, \ & u\in H^1(\mathbb{R}^3). \end{array}\right. \end{equation} $
方程组 (1.2) 解的存在性与指标 $p$ 及参数 $\lambda$ 都有密切的关系. D'Aprile 和 Mugnai[5 ] 在 $3\leq p<5$ 条件下应用变分方法研究了方程组 (1.2) 解的存在性. A. Ambrosetti 和 D. Ruiz [1 ] 在 $p\in(2,5)$ 和 $\lambda>0$ 条件下证明问题 (1.2) 存在多解. 当 $p\in(1,2)$ 时, 存在 $\lambda_0>0$ , 问题 (1.2) 在 $\lambda>\lambda_0$ 条件下只有平凡解, 见文献 [9 ,16 ]. 许多重要物理模型中, 位势 $\omega-V(x)$ 通常为非常值函数, 例如 Azzollini 和 Pomponio[2 ] 在条件 $f(u)=|u|^{p-1}u, p\in(3,5)$ 下研究位势函数对问题 (1.1) 的近似解序列的影响, 证明了基态解的存在性. 文献 [23 ] 研究了问题 (1.1) 在 $f(u)=|u|^{p-1}u, p\in(2,3)$ 情况下解的存在性. 文献 [8 ] 在库伦位势及 $f(u)=|u|^{p-1}u, p\in(2,3)$ 条件下研究了问题 (1.1) 存在多解的充分条件. 对于带有渐近线性的问题 (1.1), 文献 [21 ] 在 $\omega-V(x)$ 具有正下界的条件下获得了解的存在性的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 本文主要研究渐近线性项及库伦位势对问题 (1.1) 解的存在性的影响, 假设如下
$(F_1)$ $f\in C(\mathbb{R}, \mathbb{R}), \lim\limits_{s\rightarrow0}\frac{f(s)}{s}=0$ ;
$(F_2)$ 存在常数 $l>0$ 使得 $\lim\limits_{s\rightarrow\infty}\frac{f(s)}{s}=l$ , 其中 $\left|\frac{f(s)}{s}\right|<l$ 对 $s\not=0$ 成立;
$(F_3)$ $f(-s)=-f(s),s\in\mathbb{R}$ ;
$(V_1)$ $V(x)=\frac{1}{|x|}$ ;
$(V_2)$ $V(x)=\sum\limits_{i=1}^m\frac{1}{|x-x_i|}$ , 其中 $x_i\in\mathbb{R}^3$ 是预先给定的点, $m$ 是某一正整数.
条件 $(F_1)$ - $(F_2)$ 刻画了一类渐近线性项. 对任意的 $\alpha>0$ 和 $p>1$ , 由 $(F_1)-(F_2)$ 知, 存在常数 $C>0$ 满足不等式 $|f(s)|\leq \alpha |s|+C |s|^p$ . 条件 $(F_3)$ 表明 $F(u)=\int_0^uf(s){\rm d}s$ 是关于 $u$ 的偶函数. 当 $m=1$ 且 $x_1$ 为 $\mathbb{R}^3$ 中的原点时, 条件 $(V_2)$ 即简化为条件 $(V_1)$ . 一般情况下, 条件 $(V_2)$ 中的位势函数不具有径向球对称性. 条件 $(V_1)$ 和 $(V_2)$ 刻画了库伦位势, 关于库伦位势的物理背景见文献 [10 ,12 ,13 ,20 ] 等. 上述假设条件 $(V_1)$ 和 $(V_2)$ 允许位势 $\omega-V(x)$ 不具有正的下界. 本文通过发展文献 [6 ,7 ,11 ]中的技巧克服证明近似解序列的紧性困难, 利用变分方法研究系统 (1.1) 解的存在性和解的多重性与参数 $\omega,\lambda$ 取值范围及条件 $(F_2)$ 中的渐近常数 $l$ 的关系.
为展示本文结论及后文证明的需要, 我们首先给出一些预备知识. 对任意的 $u\in H^1(\mathbb{R}^3)$ , 记 $\phi_u$ 为方程 $-\Delta \phi=u^2$ 在 $D^{1,2}(\mathbb{R}^3)$ 中的解, 则有
(1.3) $ \begin{equation} \phi_u(x)=\frac{1}{4\pi}\int_{\mathbb{R}^3}\frac{|u(y)|^2}{|x-y|}{\rm d}y. \end{equation} $
定义 $H^1(\mathbb{R}^3)$ 上的泛函
(1.4) $ \begin{equation} I(u)=\frac{1}{2}\int_{\mathbb{R}^3}|\nabla u|^2+(\omega-V(x)) u^2 {\rm d}x+\frac{\lambda}{16\pi}\int_{\mathbb{R}^6}\frac{u^2(y)u^2(x)}{|x-y|}{\rm d}y {\rm d}x -\int_{\mathbb{R}^3}F(u){\rm d}x, \end{equation} $
其中 $F(u)=\int_0^uf(t){\rm d}t$ . 在条件 $(V_1)$ 或者条件 $(V_2)$ 下,由 Hölder 不等式和 Hardy 不等式可得
$\int_{\mathbb{R}^3}V(x)u^2{\rm d}x\leq C\left\{\int_{\mathbb{R}^3} u^2{\rm d}x\right\}^{\frac{1}{2}}\left\{\int_{\mathbb{R}^3}|\nabla u|^2{\rm d}x\right\}^{\frac{1}{2}}.$
基于上述基础知识, 应用类似文献 [5 ,性质 2.1] 中的方法可证明 $I\in C^1(H^1(\mathbb{R}^3),\mathbb{R})$ , 并且对任意的 $\varphi\in H^1(\mathbb{R}^3)$ 有
(1.5) $ \begin{equation} I'(u)\varphi=\int_{\mathbb{R}^3}\nabla u\nabla \varphi+(\omega-V(x)) u\varphi {\rm d}x+\frac{\lambda}{4\pi}\int_{\mathbb{R}^6}\frac{u^2(y)u(x)\varphi(x)}{|x-y|}{\rm d}y {\rm d}x-\int_{\mathbb{R}^3}f(u)\varphi {\rm d}x. \end{equation} $
如果存在 $u\in H^1(\mathbb{R}^3)$ 使得 $I'(u)\varphi=0$ 对任意的 $\varphi\in H^1(\mathbb{R}^3)$ 成立, 则称 $u$ 是问题 (1.1) 的弱解. 定义 $N=\{u\in H^1(\mathbb{R}^3)\setminus\{0\}:I'(u)=0\}$ . 如果 $I(w)=\inf\limits_{u\in N}I(u)>-\infty$ , 则称 $w$ 是问题 (1.1) 的基态解. 在 $(V_2)$ 条件下, 问题
(1.6) $ \begin{equation} \left\{\begin{array}{ll} -\Delta \varphi- \sum\limits_{i=1}^{m}\frac{1}{|x-x_i|}\varphi =\mu\varphi,\,\,\, x\in \mathbb{R}^3, \\ \varphi\in H^1(\mathbb{R}^3) \end{array}\right. \end{equation} $
存在无限多特征值, 记为 $\mu_k,k=1,2,\cdots$ , 这些特征值之间满足不等式 $\mu_{k}\leq \mu_{k+1}<0$ . 记 $\{\varphi_k\}_{k=1}^\infty\subset H^1(\mathbb{R}^3)$ 为相应于 $\mu_k$ 的特征函数. 本文假设这些特征函数满足规范性 $|\varphi_k|_2=1$ . 当 $m=1$ 时, 这些特征值可精确为: $\mu_k=-\frac{1}{4k^2}$ ($k\in\mathbb{N}$ ) , 见文献 [Chapter XII] 或者文献 [10 ,11 ]. 本文主要结论如下.
定理1.1 假设 $l>\omega$ , $(F_1)$ - $(F_2)$ 和 $(V_1)$ 成立.
(i) 如果 $\omega>\frac{1}{2}$ , 则存在正数 $\Lambda$ , 对任意的 $\lambda\in(0,\Lambda)$ , 系统 (1.1) 存在径向球对称解;
(ii) 如果 $\frac{1}{16}<\omega<\frac{1}{4}$ , 则对任意的 $\lambda>0$ , 系统 (1.1) 存在径向球对称解;
(iii) 如果 $0<\omega<\frac{1}{4k^2}$ (正整数 $k\geq2$ ) , 增加假设条件 $(F_3)$ , 则对任意的 $\lambda>0$ , 系统 (1.1) 存在 $k$ 对径向球对称解.
在证明定理 1.1的过程中, 关键困难之一是如何证明近似解序列的有界性. $(V_1)$ 条件下 $\omega-V(x)$ 无下界, 不能应用文献 [8 ] 中的方法对近似解序列建立一致的无穷模估计, 本文发展文献 [6 ,7 ,11 ]中的技巧来证明近似解序列在 $H^1(\mathbb{R}^3)$ 空间中有界, 见下文引理 2.1. 在证明定理 1.1 的结论 (i) 时, 需要验证应用山路引理所需的变分泛函的几何结构. 在条件 $(V_1)$ 下, $\omega-\frac{1}{|x|}$ 无下界. 与文献 [21 ]不同, 本文应用薛定谔算子 $-\Delta-\frac{1}{|x|}$ 第一特征值的性质来验证 (1.1) 所对应的变分泛函具有山路几何结构, 见下文引理 2.3. 由定理 1.1 的证明过程不难发现, 可以在更广泛的库伦位势条件下获得系统 (1.1) 解的存在性和解的多重性结论.
定理1.2 假设 $(F_1)$ - $(F_2)$ 和 $(V_2)$ 成立, $k$ 是某一自然数. 如果 $0<\omega<\min\{l,-\mu_k\}$ , 则存在常数 $\Lambda_1:=\Lambda_1(\omega)>0$ , 当 $\lambda>\Lambda_1$ 时有下列结论成立,
(ii) $k\geq2$ 时, 增加假设条件 $(F_3)$ , 则系统 (1.1) 存在 $k$ 对非平凡解.
在 $(V_2)$ 条件下, 系统 (1.1) 对应的变分泛函不具有对称性. 本文在函数空间 $H^1(\mathbb{R}^3)$ 中应用变分方法, 并应用集中紧性原理, 结合无穷远处极限方程解的性质来克服近似解序列的紧性困难, 见下文引理 3.5 和引理 3.6.
2 变分泛函的几何性质
为了应用临界点理论, 我们首先研究变分泛函的几何性质, 证明变分泛函 $I$ 满足应用山路引理或者 Clark's 定理所需要的几何条件.
引理2.1 假设 $l>\omega>0$ , $\lambda>0$ , $(F_1)$ - $(F_2)$ 和 $(V_2)$ . 则满足 $I(u_n)\leq C<+\infty$ 的 $\{u_n\}\subset H^1(\mathbb{R}^3)$ 是有界序列, 并且泛函 $I$ 在 $H^1(\mathbb{R}^3)$ 中有下界.
证 假设 $|u_n|_2\rightarrow+\infty$ , 对 $I(u_n)\leq C$ 两边同时除以 $|u_n|_2^2$ , 令 $v_n=u_n/|u_n|_2$ , 可得
(2.1) $ \begin{equation} \frac{1}{2}\int_{\mathbb{R}^3}|\nabla v_n|^2+(\omega-V(x)) v^2_n {\rm d}x+\frac{\lambda}{4}|u_n|^2_2\int_{\mathbb{R}^3}\phi_{v_n}|v_n|^2{\rm d}x -\int_{\mathbb{R}^3}\frac{F(v_n|u_n|_2)}{|u_n|_2^2v^2_n}v_n^2{\rm d}x\leq \frac{C}{|u_n|_2^2}. \end{equation} $
$\int_{\mathbb{R}^3}\frac{F(v_n|u_n|_2)}{|u_n|_2^2v^2_n}v_n^2{\rm d}x\leq \frac{l}{2} \int_{\mathbb{R}^3}v_n^2{\rm d}x.$
(2.2) $ \begin{equation} \frac{1}{2}\int_{\mathbb{R}^3}|\nabla v_n|^2+(\omega-l) v^2_n {\rm d}x+\frac{\lambda}{4}|u_n|^2_2\int_{\mathbb{R}^3}\phi_{v_n}|v_n|^2{\rm d}x-\frac{1}{2} \int_{\mathbb{R}^3}V(x){v_n^2}{\rm d}x\leq \frac{C}{|u_n|_2^2}. \end{equation} $
对任意的 $\epsilon>0$ 和 $u\in H^1(\mathbb{R}^3)$ , 由 Hölder 不等式和 Hardy 不等式, 可得
$\begin{equation}\nonumber \int_{\mathbb{R}^3}\frac{u^2}{|x|}{\rm d}x\leq\frac{1}{\epsilon}\int_{\mathbb{R}^3} u^2{\rm d}x+4\epsilon\int_{\mathbb{R}^3}|\nabla u|^2{\rm d}x. \end{equation}$
(2.3) $ \begin{equation} \int_{\mathbb{R}^3}V(x)|u(x)|^2{\rm d}x=\sum\limits_{i=1}^m \int_{\mathbb{R}^3}\frac{u^2}{|x-x_i|}{\rm d}x \leq\frac{m}{\epsilon}\int_{\mathbb{R}^3} u^2{\rm d}x+4m\epsilon\int_{\mathbb{R}^3}|\nabla u|^2{\rm d}x. \end{equation} $
取 $\epsilon>0$ 使得 $4m\epsilon<1/2$ , 由 (2.2) 和 (2.3) 式可得
(2.4) $ \begin{equation} \frac{1}{4}\int_{\mathbb{R}^3}|\nabla v_n|^2{\rm d}x+\frac{\lambda}{4}|u_n|_2^2\int_{\mathbb{R}^3} \phi_{v_n} v_n^2{\rm d}x \leq\frac{C}{|u_n|_2^2}+\frac{m}{\epsilon}-\frac{\omega-l}{2}. \end{equation} $
因此 $\{|\nabla v_n|_2\}$ 一定有界且 $\int_{\mathbb{R}^3} \phi_{v_n} v_n^2{\rm d}x\overset{n}{\rightarrow}0$ . 所以, 存在 $v\in H^1(\mathbb{R}^3)$ 使得
$v_n\overset{n}{\rightharpoonup}v\text{ 在 }H^1(\mathbb{R}^3) \text{中弱收敛, 且 }\ \int_{\mathbb{R}^3} \phi_{v} v^2{\rm d}x\leq\liminf\limits_{n\rightarrow+\infty}\int_{\mathbb{R}^3} \phi_{v_n} v_n^2{\rm d}x=0$
因此, $v(x)=0 \text{ a.e. }x\in\mathbb{R}^3$ . 对任意有界域 $\Omega\subset\mathbb{R}^3$ 和 $1<q<6$ , 有 $\int_{\Omega}|v_n|^q{\rm d}x\overset{n}{\rightarrow}0$ . 对任意 $R>0$ ,
(2.5) $ \begin{matrix} \limsup\limits_{n\rightarrow+\infty}\int_{\mathbb{R}^3}V(x)v_n^2{\rm d}x&\leq\limsup\limits_{n\rightarrow+\infty}\sum\limits_{i=1}^m\left(\int_{|x-x_i|<R}\frac{v_n^2}{|x-x_i|}{\rm d}x +\frac{1}{R}\int_{|x-x_i|\geq R} v_n^2{\rm d}x\right) \\ &\leq C\sum\limits_{i=1}^m\limsup\limits_{n\rightarrow+\infty}\left\{\int_{|x-x_i|< R}v_n^4{\rm d}x\right\}^{1/2}+\frac{m}{R} \\ &=\frac{m}{R}. \end{matrix} $
结合 (2.2) 和 (2.5) 式, 令 $n\rightarrow+\infty$ 可得
$\begin{equation}\nonumber \frac{l-\omega}{2}-\frac{m}{R} \leq0. \end{equation}$
在假设 $l>\omega$ 条件下, 取充分大的 $R>0$ 即得出矛盾, 因此 $\{|u_n|_2\}$ 有界. 对 (2.2) 式两边同时乘以 $|u_n|_2^2$ , 并结合 (2.3) 式得到
$\begin{equation}\nonumber \frac{1-4m\epsilon}{2}\int_{\mathbb{R}^3}|\nabla u_n|^2{\rm d}x+\frac{\lambda}{4}\int_{\mathbb{R}^3} \phi_{u_n}u_n^2{\rm d}x <C+\left(\frac{m}{\epsilon}-\frac{l-\omega}{2}\right)|u_n|_2^2, \end{equation}$
取 $\epsilon>0$ 充分小, 则有 $\{|\nabla u_n|\}$ 有界.
下面证明 $I$ 在 $H^1(\mathbb{R}^3)$ 中有下界. 显然
$H^1(\mathbb{R}^3)=\{u\in H^1(\mathbb{R}^3):I(u)<0\}\cup \{u\in H^1(\mathbb{R}^3):I(u)\geq0\},$
且 $\{u\in H^1(\mathbb{R}^3):I(u)<0\}\subset H^1(\mathbb{R}^3)$ 有界. 因此
$\inf \limits_{u\in H^1(\mathbb{R}^3)}I(u)\geq \inf \limits_{\{u\in H^1(\mathbb{R}^3):I(u)<0\}}I(u)>-\infty.$
径向球对称函数空间 $H^1_r(\mathbb{R}^3)=\{u\in H^1(\mathbb{R}^3):u(x)=u(|x|)\}$ 是 $H^1(\mathbb{R}^3)$ 的子空间; 当 $m=1,x_0=0$ 时, 条件 $(V_2)$ 所描述的函数类满足条件 $(V_1)$ , 条件 $(V_1)$ 是 $(V_2)$ 的特例. 类似引理 2.1 的证明, 可得到如下结论.
引理2.2 假设 $l>\omega>0$ , $\lambda>0$ , $(F_1)$ - $(F_2)$ 和 $(V_1)$ . 则满足 $I(u_n)\leq C<+\infty$ 的 $\{u_n\}\subset H^1_r(\mathbb{R}^3)$ 是有界序列, 并且泛函 $I$ 在 $H^1_r(\mathbb{R}^3)$ 中有下界.
为了在径向球对称函数空间 $H^1_r(\mathbb{R}^3)$ 中获得山路几何解的存在性, 我们需要如下引理.
引理2.3 假设 $(F_1)$ - $(F_2)$ 和 $(V_1)$ 成立, 如果 $-\mu_1<\mu_1+\omega<l$ , 则存在 $\Lambda>0$ , 当 $\lambda\in(0,\Lambda)$ 时, 泛函 $I(u)$ 在空间 $H^1_r(\mathbb{R}^3)$ 中满足山路引理的条件, 即: (i) $I(0)=0$ ; 存在充分小的 $\rho>0$ 使得 $I(u)\geq c_0>0$ 对任意的 $u\in \{u\in H^1_r(\mathbb{R}^3):\|u\|=\rho\}$ 都成立; (ii) 存在 $e\in H^1_r(\mathbb{R}^3)$ 满足 $\|e\|>\rho$ , 且 $I(e)<0$ .
证 对任意给定的 $l>0$ , 由伸缩变换 $v(x)=\sigma^{3/2}u(\sigma x)$ 结合特征值问题 (1.6) 知
$\int_{\mathbb{R}^3}\sigma^2|\nabla u|^2-\frac{\sigma u^2}{|x|}{\rm d}x\geq\mu_1\int_{\mathbb{R}^3}u^2{\rm d}x.$
$\frac{1}{4}\int_{\mathbb{R}^3}|\nabla u|^2{\rm d}x-\frac{1}{2}\int_{\mathbb{R}^3}\frac{u^2}{|x|}{\rm d}x\geq\mu_1\int_{\mathbb{R}^3}u^2{\rm d}x.$
由条件 $(F_1)$ - $(F_2)$ 知存在常数 $C>0$ 使得 $F(t)\leq \frac{\omega+2\mu_1}{4}t^2+ C|t|^3$ ,
$\begin{equation}\nonumber \begin{split} I(u)&\geq\frac{1}{2}\int_{\mathbb{R}^3}|\nabla u|^2+(\omega-\frac{1}{|x|})u^2{\rm d}x-\int_{\mathbb{R}^3}F(u){\rm d}x\\ &\geq \frac{1}{4}\int_{\mathbb{R}^3}|\nabla u|^2{\rm d}x+\frac{2\mu_1+\omega}{4}\int_{\mathbb{R}^3}u^2{\rm d}x-C\int_{\mathbb{R}^3}|u|^3{\rm d}x\\ &\geq \delta_0\|u\|^2-C\|u\|^3, \end{split} \end{equation}$
其中 $\delta_0=\min\{1/4,(2\mu_1+\omega)/4\}$ . 因此存在正数 $c_0,\rho>0$ 使得 $\min\limits_{\|u\|=\rho}I(u)\geq c_0>0$ .
$I_0(u)=\frac{1}{2}\int_{\mathbb{R}^3}|\nabla u|^2+(\omega-V(x)) u^2 {\rm d}x -\int_{\mathbb{R}^3}F(u){\rm d}x,$
取 $\varphi_1$ 为问题 (1.6) 的第一特征函数, 由 Fatou 引理得
$\begin{equation}\nonumber \begin{split} \lim\limits_{t\rightarrow+\infty}\frac{I_0(t\varphi_1)}{t^2} &=\lim\limits_{t\rightarrow+\infty}\left(\frac{1}{2}\int_{\mathbb{R}^3}|\nabla \varphi_1|^2+(\omega-\frac{1}{|x|})\varphi_1^2{\rm d}x-\int_{\mathbb{R}^3}\frac{F(t\varphi_1)}{t^2\varphi_1^2}\varphi_1^2{\rm d}x\right)\\ &\leq\frac{1}{2}\int_{\mathbb{R}^3}(\omega+\mu_1-l)\varphi_1^2{\rm d}x<0. \end{split} \end{equation}$
取 $e=t\varphi_1$ , 当 $t$ 充分大时 $\|e\|>\rho$ 且 $I_0(e)<0$ . 存在 $\Lambda>0$ 使得 $I(e)<0$ 对 $\lambda\in(0,\Lambda)$ 成立.
引理2.4 假设 $(F_1)$ - $(F_2)$ 和 $(V_2)$ 成立, $\mu_k$ 是问题 (1.6) 的第 $k$ 个特征值, $\varphi_k$ 是相应的特征函数, $k=1, 2, 3, \cdots$ , 则有下列结论
(i) 如果 $\omega<-\mu_1$ , 对任意给定的 $\lambda>0$ , 存在充分小的 $\tau>0$ 使得 $I(\tau\varphi_1)<0$ 成立;
(ii) 对任意给定的正整数 $k\geq2$ 和 $\lambda>0$ , 如果 $\omega<-\mu_k$ , 存在充分小的 $\tau>0$ 使得 $\sup\limits_{u\in S_k}I(u)<0$ , 其中 $S_k=\{\tau u:u=\sum\limits_{i=1}^ka_i\varphi_i,\sum\limits_{i}^ka_i^2=1\}$ .
证 由第一特征函数的性质和假设 $(F_1)$ 推知, $\lim\limits_{\tau\rightarrow0}F(\tau\varphi_1)/(\tau\varphi_1)^2=0$ 关于 $x\in\mathbb{R}^3$ 一致地成立.在条件 $\omega+\mu_1<0$ 下取充分小的 $\tau>0$ , 则
$\begin{equation}\nonumber I(\tau\varphi_1)\leq\frac{1}{4}(\omega+\mu_1)\tau^2+\frac{\tau^4\lambda}{4}\int_{\mathbb{R}^3}\phi_{\varphi_1}\varphi_1^2{\rm d}x<0, \end{equation}$
即证结论 (i). 类似地, 对任意的 $u\in S_k$ , $u$ 可以表示为
$u=\tau w_k:=\tau\sum\limits_{i=1}^k a_i\varphi_i,$
其中 $\sum\limits_{i=1}^ka_i^2=1$ . 由假设 $\omega<\mu_k$ 推知 $\omega+\sum\limits_{i=1}^ka_i^2\mu_i<\omega+\mu_k<0$ . 取 $\varepsilon=-\frac{\omega+\mu_k}{2}>0$ , 当 $\tau>0$ 充分小时,
$\begin{equation}\nonumber \begin{split} I(\tau u)&\leq\frac{1}{2}(\omega+\sum\limits_{i=1}^ka_i^2\mu_i+\varepsilon)\tau^2+\frac{\tau^4\lambda}{4}\int_{\mathbb{R}^3}\phi_{w_k}w_k^2{\rm d}x+C\tau^3\int_{\mathbb{R}^3}|w_k|^3{\rm d}x\\ &\leq\frac{1}{4}(\omega+\mu_k)\tau^2+C(\tau^4+\tau^3)<0. \end{split} \end{equation}$
3 紧性分析与解的存在性
在 $(V_1)$ 条件下, 通过在径向球对称函数空间 $H^1_r(\mathbb{R}^3)$ 中研究变分泛函 $I$ 的临界点的存在性, 得到系统 (1.1) 的径向球对称解的存在性. 在 $(V_2)$ 条件下, 应用集中紧性原理, 给出泛函 $I$ 的紧性条件, 从而给出 (1.1) 存在基态解和多解的充分条件. 根据结论所需条件的不同, 我们把定理的证明过程以引理的形式分步给出.
引理3.1 假设 $(F_1)$ - $(F_2)$ 和 $(V_1)$ , 如果有界近似解序列 $\{u_n\}\subset H^1_r(\mathbb{R}^3)$ 满足
(3.1) $ \begin{equation} I'(u_n)\overset{n\rightarrow+\infty}{\longrightarrow} 0\text{ 在 }H^{-1}_r(\mathbb{R}^3)\text{ 中收敛}. \end{equation} $
则存在 $u_0\in H^1_r(\mathbb{R}^3)$ 使得 $\{u_n\}\subset H^1_r(\mathbb{R}^3)$ 的子列 (仍然记为 $\{u_n\}$ ) 收敛到 $u_0$ , 即
$\lim\limits_{n\rightarrow+\infty}\int_{\mathbb{R}^3}|\nabla u_n-u_0|^2+\omega( u_n-u_0)^2{\rm d}x=0.$
证 根据有界性质, 存在 $\{u_n\}$ 的子列弱收敛到 $u_0\in H^1_r(\mathbb{R}^3)$ , 这个收敛子列仍然记为 $\{u_n\}$ . 由径向球对称 Sobolev 函数空间嵌入定理的紧性, 对任意的 $p\in[2,6)$ , $\{u_n\}$ 在 $L^p(\mathbb{R}^3)$ 中强收敛到 $u_0$ . 结合条件 $(F_1)$ - $(F_2)$ 推知
$ \lim\limits_{n\rightarrow+\infty}\int_{\mathbb{R}^3}f(u_n)u_n{\rm d}x=\int_{\mathbb{R}^3}f(u_0)u_0{\rm d}x, $
$\lim\limits_{n\rightarrow+\infty}\int_{\mathbb{R}^3}\phi_{u_n}u_n{\rm d}x=\int_{\mathbb{R}^3}\phi_{u_0}u_0{\rm d}x.$
当 $ n\rightarrow+\infty$ 时, 由 (3.1) 式知,
(3.2) $ \begin{equation} \int_{\mathbb{R}^3}|\nabla u_n|^2+(\omega-\frac{1}{|x|}) u^2_n {\rm d}x+{\lambda}\int_{\mathbb{R}^3}\phi_{u_n}|u_n|^2{\rm d}x -\int_{\mathbb{R}^3}f(u_n)u_n{\rm d}x=o(1), \end{equation} $
(3.3) $ \begin{equation} \int_{\mathbb{R}^3}|\nabla u_0|^2+(\omega-\frac{1}{|x|}) u^2_0 {\rm d}x+{\lambda}\int_{\mathbb{R}^3}\phi_{u_0}|u_0|^2{\rm d}x -\int_{\mathbb{R}^3}f(u_0)u_0{\rm d}x=0. \end{equation} $
$\lim\limits_{n\rightarrow+\infty} \int_{\mathbb{R}^3}|\nabla u_n|^2+(\omega-\frac{1}{|x|}) u^2_n {\rm d}x= \int_{\mathbb{R}^3}|\nabla u_0|^2+(\omega-\frac{1}{|x|}) u^2_0{\rm d}x.$
另一方面, 对任意的 $\varepsilon>0$ , 当 $n$ 充分大时, 选取合适的 $R>0$ 使得
$\begin{align*} \int_{\mathbb{R}^3}\frac{|u_n-u_0|^2}{|x|}{\rm d}x &=\int_{|x|\leq R}\frac{|u_n-u_0|^2}{|x|}{\rm d}x+\int_{|x|\geq R}\frac{|u_n-u_0|^2}{|x|}{\rm d}x\\ &\leq\frac{1}{R}\int_{\mathbb{R}^3}{|u_n-u_0|^2}{\rm d}x+\left\{\int_{|x|\leq R}\frac{1}{|x|^2}{\rm d}x\right\}^{1/2}\left\{\int_{|x|\leq R}|u_n-u_0|^4{\rm d}x\right\}^{1/2}\\ &\leq \frac{C}{R}+C_R\bigg(\int_{|x|\leq R}|u_n-u_0|^4{\rm d}x\bigg)^{1/2}\leq \varepsilon, \end{align*}$
因此 $\lim\limits_{n\rightarrow+\infty}\int_{\mathbb{R}^3}\frac{|u_n-u_0|^2}{|x|}{\rm d}x=0$ . 根据这些基本的收敛性质, 用标准方法即可得
$\lim\limits_{n\rightarrow+\infty}\int_{\mathbb{R}^3}|\nabla u_n-u_0|^2+\omega( u_n-u_0)^2{\rm d}x=0.$
引理3.2 假设 $(F_1)$ - $(F_2)$ 和 $(V_1)$ . 如果 $-2\mu_1<\omega<l$ , 则存在 $\Lambda>0$ , 当 $\lambda\in(0,\Lambda)$ 时, 问题 (1.1) 存在径向球对称解.
证 在假设条件下, 引理 2.3 表明存在 $\Lambda>0$ , 当 $\lambda\in(0,\Lambda)$ 时泛函 $I$ 在空间 $H^1_r(\mathbb{R}^3)$ 中满足山路引理的条件. 应用山路引理, 存在正常数 $c$ 和近似解序列 $\{u_n\}\subset H^1_r(\mathbb{R}^3)$ 满足 (3.1) 和 $\lim\limits_{n\rightarrow+\infty}I(u_n)=c$ . 结合引理 2.2, 可得 $\{u_n\}$ 在 $H^1_r(\mathbb{R}^3)$ 中有界. 应用引理 3.1, 可以得到 $u_0\in H^1_r(\mathbb{R}^3)$ 和 $\{u_n\}\subset H^1_r(\mathbb{R}^3)$ 的子列满足
$\lim\limits_{n\rightarrow+\infty}\int_{\mathbb{R}^3}|\nabla u_n-u_0|^2+\omega( u_n-u_0)^2{\rm d}x=0.$
所以 $I(u_0)=c>0$ , $u_0$ 是问题 (1.1) 的非平凡径向球对称解.
引理3.3 假设 $(F_1)$ - $(F_2)$ 和 $(V_1)$ , 如果 $0<\omega<-\mu_1$ 且 $\omega<l$ , 则对任意的 $\lambda>0$ , 问题 (1.1) 存在径向球对称解 $v$ .
证 由引理 2.2 知, 泛函 $I(u)$ 在 $H^1_r(\mathbb{R}^3)$ 中有下界. 结合引理 2.4 中的结论 (i), 可以得到 $\inf\limits_{u\in H^1_r(\mathbb{R}^3)}I(u)<0$ . 结合径向球对称 Sobolev 函数空间的好性质得: 存在 $v\in H^1_r(\mathbb{R}^3)$ 使得 $I(v)=\inf\limits_{u\in H^1_r(\mathbb{R}^3)}I(u)<0$ , $v$ 是泛函 $I(u)$ 在 $H^1_r(\mathbb{R}^3)$ 中的一个全局极小点. 由变分原理知, $v$ 是问题 (1.1) 的径向球对称解.
为证明解的多重性, 我们需要应用经典的指标理论. 假设 $E$ 为实的 Banach 空间, 定义
$\Gamma=\{A\subset E\setminus \{0\}: A \text{ 是关于原点对称的闭集 } \}.$
$\Theta=\left\{k:k=1,2,\cdots, \text{存在奇映照 } \varphi\in C(A,\mathbb{R}^k\setminus\{0\})\right\}.$
如果 $\Theta\neq\emptyset$ , 定义 $A$ 的指标为 $\gamma (A)=\min\limits_{k\in\Theta}k$ ; 否则, 定义 $\gamma (A)=\infty$ ; 并且令 $\gamma(\emptyset)=0$ .
注3.1 假设 $S^{k-1}$ 是 $\mathbb{R}^k$ 的单位球面. 如果 $A\subset H^1(\mathbb{R}^3)\setminus\{0\}$ 与 $S^{k-1}$ 同胚, 且同胚映照是奇映照 (简称奇同胚), 则 $\gamma(A)=k$ .
为下文引述需要, 我们首先给出如下版本的 Clark's 定理.
定理3.1 [14 ,定理 9.1] 令 $E$ 为实的 Banach 空间, $I\in C^1(E,\mathbb{R})$ 是下有界的偶泛函; $I$ 满足 $(P.S.)$ 条件且 $I(0)=0$ . 如果存在与 $S^{j-1}$ 奇同胚的集合 $K\subset E$ 满足 $\sup_{K}I<0$ . 则 $I$ 拥有 $j$ 对不同的临界点, 相应的临界值可以描述为
$c_i=\inf\limits_{A\in\gamma_i}\sup\limits_{u\in A}I(u),\ \ 1\leq i\leq j,$
其中 $\gamma_i=\{A\subset E\setminus\{0\}: A \text{是满足} \gamma(A)\geq i\ \text{的关于原点对称的闭集}\}$ .
应用定理 3.1 可以得到问题 (1.1) 解的多重性.
引理3.4 假设 $(F_1)$ - $(F_3)$ 和 $(V_1)$ . 如果 $0<\omega<-\mu_k$ ($k\in\mathbb{N}$ , $k\geq2$ ) 且 $l>\omega$ , 则对任意的 $\lambda>0$ ,
问题 (1.1) 存在 $k$ 对径向球对称解 $\pm v_i$ ($i=1,2,\cdots,k$ ).
证 当 $m=1,x_0=0$ 时, 条件 $(V_2)$ 所描述的函数类满足条件 $(V_1)$ , $(V_1)$ 是 $(V_2)$ 的特例. 所以, 可以在条件 $(V_1)$ 下应用引理 2.4 中的结论 ii) 和引理 3.1 知, 泛函 $I$ 满足定理 3.1 中的假设条件, 因此存在 $k$ 对临界点 $\pm v_i$ 满足
$I(\pm v_i)=\inf\limits_{A\in\gamma_i}\sup\limits_{u\in A}I(u)<0,\ \ 1\leq i\leq k.$
所以 $v_i\not =0$ , $i=1,2,\cdots,k$ . 由变分方法知 $\pm v_i$ 均是问题 (1.1) 的径向球对称解.
为了在 $(V_2)$ 条件下研究问题 (1.1) 解的存在性, 我们首先研究近似解序列在空间 $H^1(\mathbb{R}^3)$ 中的紧性问题. 应用文献 [16 ] 中的技巧给出如下引理.
引理3.5 假设 $(F_1)$ - $(F_2)$ 和 $\omega>0$ , 则存在 $\Lambda_1>0$ , 当 $\lambda>\Lambda_1$ 时方程
(3.4) $ \begin{equation} -\Delta u + \omega u+ \frac{\lambda}{2\pi}u\int_{\mathbb{R}^3}\frac{u^2(y)}{|x-y|}{\rm d}y =f(u) \end{equation} $
在 $H^1(\mathbb{R}^3)$ 中仅有平凡解.
证 假设 $u\in H^1(\mathbb{R}^3)$ 是问题 (3.4) 的解, 则
(3.5) $ \begin{equation} \int_{\mathbb{R}^3}|\nabla u|^2+\omega u^2 {\rm d}x+\frac{\lambda}{2\pi}\int_{\mathbb{R}^6}\frac{u^2(y)u^2(x)}{|x-y|}{\rm d}y{\rm d}x-\int_{\mathbb{R}^3}f(u)u{\rm d}x=0. \end{equation} $
(3.6) $ \begin{equation} 2\sqrt{\lambda}\int_{\mathbb{R}^3}|u|^{3}{\rm d}x\leq\int_{\mathbb{R}^3} |\nabla u|^2{\rm d}x+\frac{\lambda}{2\pi}\int_{\mathbb{R}^6}\frac{u^2(y)u^2(x)}{|x-y|}{\rm d}y{\rm d}x. \end{equation} $
另一方面, 由条件 $(F_1)$ - $(F_2)$ 推知存在常数 $C>0$ 使得
$|f(u)u|\leq \frac{\omega}{2}u^2+C |u|^{5/2}.$
$\begin{equation}\nonumber \int_{\mathbb{R}^3}\frac{\omega}{2} u^2 +2\sqrt{\lambda}|u|^{3}-C |u|^{5/2}{\rm d}x\leq0. \end{equation}$
存在 $\Lambda_1>0$ , 当 $\lambda>\Lambda_1$ 时, $\frac{\omega}{2} u^2 +2\sqrt{\lambda}|u|^3-C |u|^{5/2}\geq0$ a.e $x\in\mathbb{R}^3$ , 因此
$\begin{equation}\nonumber 0\leq\int_{\mathbb{R}^3}\frac{\omega}{2} u^2 +2\sqrt{\lambda}|u|^{3}-C |u|^{5/2}{\rm d}x\leq0, \end{equation}$
这表明 $u(x)=0$ a.e $x\in\mathbb{R}^3$ .
应用引理 3.5, 可证明近似解序列在 $H^1(\mathbb{R}^3)$ 中是列紧, 其证明过程类似文献 [7 ,引理 3.3]. 由于本文研究的非线性项不同于文献 [7 ] 中的相关问题, 这里给出整个证明过程.
引理3.6 假设 $(F_1)$ - $(F_2), (V_2)$ 和 $\omega>0$ , 有界序列 $\{u_n\}\subset H^1(\mathbb{R}^3)$ 满足
$I(u_n)\overset{n}{\rightarrow}c,\ \ \ I'(u_n)\overset{n}{\rightarrow}0\text{ 在 }\ H^{-1}(\mathbb{R}^3)\text{ 中收敛, }$
其中 $c$ 是某一常数. 取引理 3.5 中的常数 $\Lambda_1>0$ . 当 $\lambda>\Lambda_1$ 时, 则存在 $u\in H^1(\mathbb{R}^3)$ 及$\{u_n\}$ 的子列在 $ H^1(\mathbb{R}^3)$ 中收敛于 $u$ .
证 序列 $\{u_n\}$ 在 $ H^1(\mathbb{R}^3)$ 中有界, 存在 $u\in H^1(\mathbb{R}^3)$ , 使得 $\{u_n\}$ 的子列 (仍然记为 $\{u_n\}$ ) 满足
$u_n\overset{n}{\rightharpoonup}u\text{ 弱收敛于 } H^1(\mathbb{R}^3).$
令 $w_n=u_n-u$ , 则 $\{w_n\}$ 在 $H^1(\mathbb{R}^3)$ 中有界, 且有如下两种情况
${\rm(I)}\text{ 对任意的 } R>0, \lim\limits_{n\rightarrow+\infty}\sup\limits_{y\in\mathbb{R}^3}\int_{B_R(y)}w_n^2{\rm d}x=0;$
$ {\rm(II)}\text{ 存在 } \alpha>0, R\in(0,+\infty) \text{ 和 } \{y_n\}\subset\mathbb{R}^3, \lim\limits_{n\rightarrow+\infty}\int_{B_r(y_n)}w_n^2{\rm d}x=\alpha.$
如果上述情况 $\rm(II)$ 发生, 则存在序列 $\{y_n\}\subset\mathbb{ R}^3$ 满足
(3.7) $ \begin{equation} \int_{B_R(y_n)}w_n^2{\rm d}x>\frac{\alpha}{2}. \end{equation} $
那么集合 $\{y_n\}$ 必无界, 否则存在 $R_0>0$ 使得 $\sup\limits_{n}|y_n|<R_0$ , 则 $\int_{B_{R_0+R}(0)}w_n^2{\rm d}x>\frac{\alpha}{2}$ . 结合嵌入定理的紧性知道 $w_n$ 在有界区域上收敛到一个非零函数, 这与 $w_n$ 在空间 $H^1(\mathbb{R}^3)$ 中弱收敛于 $0$ 矛盾. 由 $u_n$ 在空间 $H^1(\mathbb{R}^3)$ 中弱收敛于 $u$ , 结合条件 $(F_1)$ - $(F_2)$ 得
(3.8) $ \begin{equation} \int_{\mathbb{R}^3}[f(w_n)w_n-f(u_n)^{p-1}u_n+f(u)u]\psi {\rm d}x\overset{n}{\rightarrow}0, \end{equation} $
(3.9) $ \begin{equation} \int_{\mathbb{R}^3}[\phi_{w_n}w_n-\phi_{u_n}u_n+\phi_{u}u]\psi {\rm d}x \overset{n}{\rightarrow}0 \end{equation} $
(3.10) $ \begin{equation} \int_{\mathbb{R}^3}[\phi_{u_n}u_n-\phi_{u}u]\psi {\rm d}x \overset{n}{\rightarrow}0,\ \ \int_{\mathbb{R}^3}[f(u_n)u_n-f(u)u]\psi {\rm d}x\overset{n}{\rightarrow}0, \end{equation} $
对满足 $\|\psi\|<1$ 的 $\psi(x)\in H^1(\mathbb{R}^3)$ 都成立, 具体过程详见文献 [21 ,引理 3.2] 或者文献 [23 ]. 取 $\varphi(x)\in C^\infty_0(\mathbb{R}^3)$ , $\varphi_n(x)=\varphi(x-y_n)$ , 则有 $\|\varphi_n\|=\|\varphi\|$ . 在 (3.8)、(3.9) 和 (3.10) 式中令 $\psi(x)=\varphi_n(x)$ , 结合 $I'(u)=0$ 和 $I'(u_n)\varphi_n-I'(u)\varphi_n\overset{n}{\rightarrow}0$ 可推知
$\begin{align*} &\int_{\mathbb{R}^3}\nabla w_n\nabla\varphi_n+\omega w_n\varphi_n{\rm d}x+\lambda\int_{\mathbb{R}^3}\phi_{w_n}w_n\varphi_n{\rm d}x-\int_{\mathbb{R}^3}f(w_n)w_n\varphi_n{\rm d}x\\ &-\int_{\mathbb{R}^3}\sum\limits_{i=1}^m\frac{w_n\varphi}{|x+y_n-x_i|}\varphi_n {\rm d}x\overset{n}{\rightarrow}0. \end{align*}$
定义 $\tilde{w}_n(x)=w_n(x+y_n)$ , 则
(3.11) $ \begin{matrix} &\int_{\mathbb{R}^3}\nabla \tilde{w}_n\nabla\varphi+\omega \tilde{w}_n\varphi {\rm d}x+\lambda\int_{\mathbb{R}^3}\phi_{\tilde{w}_n}\tilde{w}_n\varphi {\rm d}x-\int_{\mathbb{R}^3}f(\tilde{w}_n)\tilde{w}_n\varphi {\rm d}x \\ &-\int_{\mathbb{R}^3}\sum\limits_{i=1}^m\frac{\tilde{w}_n\varphi}{|x+y_n-x_i|}{\rm d}x\overset{n}{\rightarrow}0. \end{matrix} $
显然有 $\|\tilde{w}_n\|=\|w_n\|$ , 所以 $\{\tilde{w}_n\}$ 在 $ H^1(\mathbb{R}^3)$ 中有界, 存在 $\tilde{w}\in H^1(\mathbb{R}^3)$ 使得 $\{\tilde{w}_n\}$ 存在子列在 $H^1(\mathbb{R}^3)$ 中弱收敛于 $\tilde{w}$ , 并且由 $\lim\limits_{n\rightarrow+\infty}\int_{B_{r}(0)}\tilde{w}_n^2{\rm d}x=\lim\limits_{n\rightarrow+\infty}\int_{B_r(y_n)}w_n^2{\rm d}x\geq\alpha/2$ 知 $\tilde{w}\neq0$ . 另外
$\int_{\mathbb{R}^3}\sum\limits_{i=1}^m\frac{\tilde{w}_n\varphi}{|x+y_n-x_i|}{\rm d}x=\int_{supp\varphi}\sum\limits_{i=1}^m\frac{\tilde{w}_n\varphi}{|x+y_n-x_i|}{\rm d}x\overset{n}{\rightarrow}0.$
结合 (3.11) 式推知, 对任意的 $\varphi\in C_0^\infty(\mathbb{R}^3)$ 有
$\begin{equation}\nonumber \int_{\mathbb{R}^3}\nabla \tilde{w}\nabla\varphi+\omega \tilde{w}\varphi {\rm d}x+\lambda\int_{\mathbb{R}^3}\phi_{\tilde{w}}\tilde{w}\varphi {\rm d}x=\int_{\mathbb{R}^3}|\tilde{w}|^{p-1}\tilde{w}\varphi {\rm d}x. \end{equation}$
这说明 $\tilde{w}$ 是方程 (3.4) 在空间 $H^1(\mathbb{R}^3)$ 中的非平凡弱解. 结合条件 $\lambda>\Lambda_1$ , 这与引理 3.5 的结论矛盾. 排除上述情况 $\rm(II)$ 发生. 在 $\rm(I)$ 条件下由文献 [22 ,引理 1.21] 经典结论知, 对任意的 $q\in(2,6)$ 有 $|w_n|_q\overset{n}{\rightarrow}0$ . 对任意的 $\varphi\in H^1(\mathbb{R}^3) $ ,
(3.12) $ \begin{equation} \left|\int_{\mathbb{R}^3}[f(u_n)-f(u)]\varphi {\rm d}x\right|\leq \left(\int_{\mathbb{R}^3}[f(u_n)-f(u)]^2{\rm d}x\right)^{1/2}\left(\int_{\mathbb{R}^3}\varphi^2{\rm d}x\right)^{1/2}. \end{equation} $
在 $(F_1)$ - $(F_2)$ 条件下, 结合 Hölder 不等式和 (3.12) 式得
(3.13) $ \begin{equation} \int_{\mathbb{R}^3}[\phi_{u_n}u_n-\phi_{u}u]w_n{\rm d}x\overset{n}{\rightarrow}0\text{ 和 }\int_{\mathbb{R}^3}[f(u_n)-f(u)]w_n {\rm d}x\overset{n}{\rightarrow}0. \end{equation} $
由假设条件可知 $(I'(u_n)-I'(u),w_n)\overset{n}{\rightarrow}0$ , 即
(3.14) $ \begin{equation} \|w_n\|^2+\lambda\int_{\mathbb{R}^3}[\phi_{u_n}u_n-\phi_{u}u]w_n{\rm d}x-\frac{1}{p+1}\int_{\mathbb{R}^3}[|u_n|^{p-1}u_n-|u|^{p-1}u]w_n{\rm d}x\overset{n}{\rightarrow}0. \end{equation} $
结合 (3.13)-(3.14) 式得到 $\|w_n\|\overset{n}{\rightarrow}0$ . 综上, 我们证明了 $u_n$ 在空间 $H^1(\mathbb{R}^3)$ 中存在子列收敛到 $u$ .
定理1.1 的证明 结论 (i) 是引理 3.2 的直接推论; 结论 (ii) 是引理 3.3 的直接推论; 结论 (iii) 是引理3.4 的直接推论.
定理1.2 的证明 结合引理 2.1、引理 2.4 中的结论 (i) 和引理3.6, 在 $\lambda>\Lambda_1$ 条件下得到 $v\in H^1(\mathbb{R}^3)$ 使得 $I(v)=\inf\limits_{u\in H^1(\mathbb{R}^3)}I(u)<0$ , 即 $v$ 是泛函 $I(u)$ 在 $H^1(\mathbb{R}^3)$ 中的全局极小点. 由变分原理知 $v$ 是方程 (1.1) 的非平凡解. 由基态解的定义知 $v$ 也是 (1.1) 的基态解.
在定理 3.1 中取 $E=H^1(\mathbb{R}^3)$ , 由引理2.4中的结论 (ii) 和引理3.6 知, 在 $\lambda>\Lambda_1$ 和 $(F_1)$ - $(F_3)$ 条件下泛函 $I$ 满足定理 3.1 中的假设条件, 存在 $k$ 对临界点 $\pm v_i$ 满足 $I(\pm v_i)<0$ , 其中 $1\leq i\leq k$ . 对任意的 $i=1,2,\cdots,k$ , $\pm v_i\not =0$ 且均是方程 (1.1) 的非平凡解.
参考文献
View Option
[1]
Ambrosetti A , Ruiz D . Multiple bound states for the Schrödinger Poisson problem
Commun Contemp Math , 2008 , 10 (3 ): 391 -404
[本文引用: 1]
[2]
Azzollini A , Pomponio A . Ground state solutions for the nonlinear Schrödinger-Maxwell equations
J Math Anal Appl , 2008 , 345 : 90 -108
[本文引用: 1]
[3]
Bokanowski O , López J , Soler J . On an exchange interaction model for quantum transport: The Schrödinger- Poisson-Slater system
Math Models Methods Appl Sci , 2003 , 13 (10 ): 1397 -1412
[本文引用: 1]
[4]
Bokanowski O , Mauser N . Local approximation for the Hartree-Fock exchange potential: A deformation approach
Math Models Methods Appl Sci , 1999 , 9 (6 ): 941 -961
[本文引用: 1]
[5]
D’Aprile T , Mugnai D . Solitary waves for nonlinear Klein-Gordon-Maxwell and Schrödinger-Maxwell equations
Proc Roy Soc Edinburgh Sect A , 2004 , 134 (5 ): 893 -906
[本文引用: 2]
[6]
Jiang Y S , Wang Z P , Zhou H S . Positive solutions for Schrödinger-Poisson-Slater system with covercive potential
Topol Methods Nonlinear Anal , 2021 , 57 : 427 -439
[本文引用: 2]
[7]
Jiang Y S , Zhou H S . Multiple solutions for a Schrödinger-Poisson-Slater equation with external Coulomb potential
Science China Mathematics , 2014 , 57 : 1163 -1174
[本文引用: 4]
[8]
Jiang Y S , Zhou H S . Schrödinger-Poisson system with steep potential well
J Differential Equations , 2011 , 251 : 582 -608
[本文引用: 2]
[9]
Kikuchi H . On the existence of a solution for elliptic system related to the Maxwell-Schrödinger equations
Nonlinear Anal , 2007 , 67 (5 ): 1445 -1456
[本文引用: 1]
[10]
Lieb E , Simon B . The Hartree-Fock theory for Coulomb systems
Comm Math Phys , 1977 , 53 (3 ): 185 -194
[本文引用: 2]
[11]
Lions P . Some remarks on Hartree equation
Nonlinear Anal , 1981 , 5 (11 ): 1245 -1256
[本文引用: 3]
[12]
Lions P . Solutions of Hartree-Fock equations for Coulomb systems
Comm Math Phys , 1987 , 109 (1 ): 33 -97
[本文引用: 2]
[13]
Miao C X , Zhang J Y , Zheng J Q . A nonlinear Schrödinger equation with Coulomb potential
Acta Math Sci , 2022 , 42B (6 ): 2230 -2256
[本文引用: 1]
[14]
Rabinowitz P H . Minimax Methods in Critical Point Theory with Applications to Differential Equations
Washington: AMS & CBMS , 1986
[本文引用: 1]
[15]
Reed M , Simon B . Methods of Modern Mathematical Physics IV. New York : Academic Press , 1978
[16]
Ruiz D . The Schrödinger-Poisson equation under the effect of a nonlinear local term
J Funct Anal , 2006 , 237 : 655 -169
[本文引用: 3]
[17]
Ruiz D . On the Schrödinger-Poisson-Slater system: Behavior of minimizers, radial and nonradial cases
Arch Rational Mech Anal , 2010 , 198 : 349 -368
[本文引用: 1]
[18]
Sánchez Ó , Soler J . Long-time dynamics of the Schrödinger-Poisson-Slater system
J Statist Phys , 2004 , 114 (1/2 ): 179 -204
[本文引用: 1]
[19]
Slater J . A simplification of the Hartree-Fock method
Phys Rev , 1951 , 81 (3 ): 385 -390
[本文引用: 1]
[20]
Stuart C . Existence theory for the Hartree equation
Arch Rational Mech Anal , 1973 , 51 : 60 -69
[本文引用: 1]
[21]
Wang Z P , Zhou H S . Positive solution for a nonlinear stationary Schrödinger-Poisson system in $R^3$
Discrete Contin Dyn Syst , 2007 , 18 (4 ): 809 -816
[本文引用: 3]
[22]
Willem M . Minimax Theorems (Progress in Nonlinear Differential Equations and Their Applications, 24)
Boston : Birkhäuser , 1996
[本文引用: 1]
[23]
Zhao L G , Zhao F K . On the existence of solutions for the Schrödinger-Poisson equations
J Math Anal Appl , 2008 , 346 : 155 -169
[本文引用: 2]
Multiple bound states for the Schr?dinger Poisson problem
1
2008
... 方程组 (1.2) 解的存在性与指标 $p$ 及参数 $\lambda$ 都有密切的关系. D'Aprile 和 Mugnai[5 ] 在 $3\leq p<5$ 条件下应用变分方法研究了方程组 (1.2) 解的存在性. A. Ambrosetti 和 D. Ruiz [1 ] 在 $p\in(2,5)$ 和 $\lambda>0$ 条件下证明问题 (1.2) 存在多解. 当 $p\in(1,2)$ 时, 存在 $\lambda_0>0$ , 问题 (1.2) 在 $\lambda>\lambda_0$ 条件下只有平凡解, 见文献 [9 ,16 ]. 许多重要物理模型中, 位势 $\omega-V(x)$ 通常为非常值函数, 例如 Azzollini 和 Pomponio[2 ] 在条件 $f(u)=|u|^{p-1}u, p\in(3,5)$ 下研究位势函数对问题 (1.1) 的近似解序列的影响, 证明了基态解的存在性. 文献 [23 ] 研究了问题 (1.1) 在 $f(u)=|u|^{p-1}u, p\in(2,3)$ 情况下解的存在性. 文献 [8 ] 在库伦位势及 $f(u)=|u|^{p-1}u, p\in(2,3)$ 条件下研究了问题 (1.1) 存在多解的充分条件. 对于带有渐近线性的问题 (1.1), 文献 [21 ] 在 $\omega-V(x)$ 具有正下界的条件下获得了解的存在性的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 本文主要研究渐近线性项及库伦位势对问题 (1.1) 解的存在性的影响, 假设如下 ...
Ground state solutions for the nonlinear Schr?dinger-Maxwell equations
1
2008
... 方程组 (1.2) 解的存在性与指标 $p$ 及参数 $\lambda$ 都有密切的关系. D'Aprile 和 Mugnai[5 ] 在 $3\leq p<5$ 条件下应用变分方法研究了方程组 (1.2) 解的存在性. A. Ambrosetti 和 D. Ruiz [1 ] 在 $p\in(2,5)$ 和 $\lambda>0$ 条件下证明问题 (1.2) 存在多解. 当 $p\in(1,2)$ 时, 存在 $\lambda_0>0$ , 问题 (1.2) 在 $\lambda>\lambda_0$ 条件下只有平凡解, 见文献 [9 ,16 ]. 许多重要物理模型中, 位势 $\omega-V(x)$ 通常为非常值函数, 例如 Azzollini 和 Pomponio[2 ] 在条件 $f(u)=|u|^{p-1}u, p\in(3,5)$ 下研究位势函数对问题 (1.1) 的近似解序列的影响, 证明了基态解的存在性. 文献 [23 ] 研究了问题 (1.1) 在 $f(u)=|u|^{p-1}u, p\in(2,3)$ 情况下解的存在性. 文献 [8 ] 在库伦位势及 $f(u)=|u|^{p-1}u, p\in(2,3)$ 条件下研究了问题 (1.1) 存在多解的充分条件. 对于带有渐近线性的问题 (1.1), 文献 [21 ] 在 $\omega-V(x)$ 具有正下界的条件下获得了解的存在性的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 本文主要研究渐近线性项及库伦位势对问题 (1.1) 解的存在性的影响, 假设如下 ...
On an exchange interaction model for quantum transport: The Schr?dinger- Poisson-Slater system
1
2003
... 其中 $\omega>0$ , $\lambda>0$ , $f(u)$ 是非线性项, $V(x)$ 是位势函数. 问题 (1.1) 起源于研究多体量子系统, 包括 Hartree-Fock 系统和 Kohn-Sham 系统等, 具体物理背景见文献 [3 ,4 ,12 ,16 ⇓ ⇓ -19 ] 等. 当位势 $\omega-V(x)$ 是常数, 且非线性项为 $f(u)=|u|^{p-1}u$ 时, 问题 (1.1) 简化为 ...
Local approximation for the Hartree-Fock exchange potential: A deformation approach
1
1999
... 其中 $\omega>0$ , $\lambda>0$ , $f(u)$ 是非线性项, $V(x)$ 是位势函数. 问题 (1.1) 起源于研究多体量子系统, 包括 Hartree-Fock 系统和 Kohn-Sham 系统等, 具体物理背景见文献 [3 ,4 ,12 ,16 ⇓ ⇓ -19 ] 等. 当位势 $\omega-V(x)$ 是常数, 且非线性项为 $f(u)=|u|^{p-1}u$ 时, 问题 (1.1) 简化为 ...
Solitary waves for nonlinear Klein-Gordon-Maxwell and Schr?dinger-Maxwell equations
2
2004
... 方程组 (1.2) 解的存在性与指标 $p$ 及参数 $\lambda$ 都有密切的关系. D'Aprile 和 Mugnai[5 ] 在 $3\leq p<5$ 条件下应用变分方法研究了方程组 (1.2) 解的存在性. A. Ambrosetti 和 D. Ruiz [1 ] 在 $p\in(2,5)$ 和 $\lambda>0$ 条件下证明问题 (1.2) 存在多解. 当 $p\in(1,2)$ 时, 存在 $\lambda_0>0$ , 问题 (1.2) 在 $\lambda>\lambda_0$ 条件下只有平凡解, 见文献 [9 ,16 ]. 许多重要物理模型中, 位势 $\omega-V(x)$ 通常为非常值函数, 例如 Azzollini 和 Pomponio[2 ] 在条件 $f(u)=|u|^{p-1}u, p\in(3,5)$ 下研究位势函数对问题 (1.1) 的近似解序列的影响, 证明了基态解的存在性. 文献 [23 ] 研究了问题 (1.1) 在 $f(u)=|u|^{p-1}u, p\in(2,3)$ 情况下解的存在性. 文献 [8 ] 在库伦位势及 $f(u)=|u|^{p-1}u, p\in(2,3)$ 条件下研究了问题 (1.1) 存在多解的充分条件. 对于带有渐近线性的问题 (1.1), 文献 [21 ] 在 $\omega-V(x)$ 具有正下界的条件下获得了解的存在性的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 本文主要研究渐近线性项及库伦位势对问题 (1.1) 解的存在性的影响, 假设如下 ...
... 基于上述基础知识, 应用类似文献 [5 ,性质 2.1] 中的方法可证明 $I\in C^1(H^1(\mathbb{R}^3),\mathbb{R})$ , 并且对任意的 $\varphi\in H^1(\mathbb{R}^3)$ 有 ...
Positive solutions for Schr?dinger-Poisson-Slater system with covercive potential
2
2021
... 条件 $(F_1)$ - $(F_2)$ 刻画了一类渐近线性项. 对任意的 $\alpha>0$ 和 $p>1$ , 由 $(F_1)-(F_2)$ 知, 存在常数 $C>0$ 满足不等式 $|f(s)|\leq \alpha |s|+C |s|^p$ . 条件 $(F_3)$ 表明 $F(u)=\int_0^uf(s){\rm d}s$ 是关于 $u$ 的偶函数. 当 $m=1$ 且 $x_1$ 为 $\mathbb{R}^3$ 中的原点时, 条件 $(V_2)$ 即简化为条件 $(V_1)$ . 一般情况下, 条件 $(V_2)$ 中的位势函数不具有径向球对称性. 条件 $(V_1)$ 和 $(V_2)$ 刻画了库伦位势, 关于库伦位势的物理背景见文献 [10 ,12 ,13 ,20 ] 等. 上述假设条件 $(V_1)$ 和 $(V_2)$ 允许位势 $\omega-V(x)$ 不具有正的下界. 本文通过发展文献 [6 ,7 ,11 ]中的技巧克服证明近似解序列的紧性困难, 利用变分方法研究系统 (1.1) 解的存在性和解的多重性与参数 $\omega,\lambda$ 取值范围及条件 $(F_2)$ 中的渐近常数 $l$ 的关系. ...
... 在证明定理 1.1的过程中, 关键困难之一是如何证明近似解序列的有界性. $(V_1)$ 条件下 $\omega-V(x)$ 无下界, 不能应用文献 [8 ] 中的方法对近似解序列建立一致的无穷模估计, 本文发展文献 [6 ,7 ,11 ]中的技巧来证明近似解序列在 $H^1(\mathbb{R}^3)$ 空间中有界, 见下文引理 2.1. 在证明定理 1.1 的结论 (i) 时, 需要验证应用山路引理所需的变分泛函的几何结构. 在条件 $(V_1)$ 下, $\omega-\frac{1}{|x|}$ 无下界. 与文献 [21 ]不同, 本文应用薛定谔算子 $-\Delta-\frac{1}{|x|}$ 第一特征值的性质来验证 (1.1) 所对应的变分泛函具有山路几何结构, 见下文引理 2.3. 由定理 1.1 的证明过程不难发现, 可以在更广泛的库伦位势条件下获得系统 (1.1) 解的存在性和解的多重性结论. ...
Multiple solutions for a Schr?dinger-Poisson-Slater equation with external Coulomb potential
4
2014
... 条件 $(F_1)$ - $(F_2)$ 刻画了一类渐近线性项. 对任意的 $\alpha>0$ 和 $p>1$ , 由 $(F_1)-(F_2)$ 知, 存在常数 $C>0$ 满足不等式 $|f(s)|\leq \alpha |s|+C |s|^p$ . 条件 $(F_3)$ 表明 $F(u)=\int_0^uf(s){\rm d}s$ 是关于 $u$ 的偶函数. 当 $m=1$ 且 $x_1$ 为 $\mathbb{R}^3$ 中的原点时, 条件 $(V_2)$ 即简化为条件 $(V_1)$ . 一般情况下, 条件 $(V_2)$ 中的位势函数不具有径向球对称性. 条件 $(V_1)$ 和 $(V_2)$ 刻画了库伦位势, 关于库伦位势的物理背景见文献 [10 ,12 ,13 ,20 ] 等. 上述假设条件 $(V_1)$ 和 $(V_2)$ 允许位势 $\omega-V(x)$ 不具有正的下界. 本文通过发展文献 [6 ,7 ,11 ]中的技巧克服证明近似解序列的紧性困难, 利用变分方法研究系统 (1.1) 解的存在性和解的多重性与参数 $\omega,\lambda$ 取值范围及条件 $(F_2)$ 中的渐近常数 $l$ 的关系. ...
... 在证明定理 1.1的过程中, 关键困难之一是如何证明近似解序列的有界性. $(V_1)$ 条件下 $\omega-V(x)$ 无下界, 不能应用文献 [8 ] 中的方法对近似解序列建立一致的无穷模估计, 本文发展文献 [6 ,7 ,11 ]中的技巧来证明近似解序列在 $H^1(\mathbb{R}^3)$ 空间中有界, 见下文引理 2.1. 在证明定理 1.1 的结论 (i) 时, 需要验证应用山路引理所需的变分泛函的几何结构. 在条件 $(V_1)$ 下, $\omega-\frac{1}{|x|}$ 无下界. 与文献 [21 ]不同, 本文应用薛定谔算子 $-\Delta-\frac{1}{|x|}$ 第一特征值的性质来验证 (1.1) 所对应的变分泛函具有山路几何结构, 见下文引理 2.3. 由定理 1.1 的证明过程不难发现, 可以在更广泛的库伦位势条件下获得系统 (1.1) 解的存在性和解的多重性结论. ...
... 应用引理 3.5, 可证明近似解序列在 $H^1(\mathbb{R}^3)$ 中是列紧, 其证明过程类似文献 [7 ,引理 3.3]. 由于本文研究的非线性项不同于文献 [7 ] 中的相关问题, 这里给出整个证明过程. ...
... ,引理 3.3]. 由于本文研究的非线性项不同于文献 [7 ] 中的相关问题, 这里给出整个证明过程. ...
Schr?dinger-Poisson system with steep potential well
2
2011
... 方程组 (1.2) 解的存在性与指标 $p$ 及参数 $\lambda$ 都有密切的关系. D'Aprile 和 Mugnai[5 ] 在 $3\leq p<5$ 条件下应用变分方法研究了方程组 (1.2) 解的存在性. A. Ambrosetti 和 D. Ruiz [1 ] 在 $p\in(2,5)$ 和 $\lambda>0$ 条件下证明问题 (1.2) 存在多解. 当 $p\in(1,2)$ 时, 存在 $\lambda_0>0$ , 问题 (1.2) 在 $\lambda>\lambda_0$ 条件下只有平凡解, 见文献 [9 ,16 ]. 许多重要物理模型中, 位势 $\omega-V(x)$ 通常为非常值函数, 例如 Azzollini 和 Pomponio[2 ] 在条件 $f(u)=|u|^{p-1}u, p\in(3,5)$ 下研究位势函数对问题 (1.1) 的近似解序列的影响, 证明了基态解的存在性. 文献 [23 ] 研究了问题 (1.1) 在 $f(u)=|u|^{p-1}u, p\in(2,3)$ 情况下解的存在性. 文献 [8 ] 在库伦位势及 $f(u)=|u|^{p-1}u, p\in(2,3)$ 条件下研究了问题 (1.1) 存在多解的充分条件. 对于带有渐近线性的问题 (1.1), 文献 [21 ] 在 $\omega-V(x)$ 具有正下界的条件下获得了解的存在性的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 本文主要研究渐近线性项及库伦位势对问题 (1.1) 解的存在性的影响, 假设如下 ...
... 在证明定理 1.1的过程中, 关键困难之一是如何证明近似解序列的有界性. $(V_1)$ 条件下 $\omega-V(x)$ 无下界, 不能应用文献 [8 ] 中的方法对近似解序列建立一致的无穷模估计, 本文发展文献 [6 ,7 ,11 ]中的技巧来证明近似解序列在 $H^1(\mathbb{R}^3)$ 空间中有界, 见下文引理 2.1. 在证明定理 1.1 的结论 (i) 时, 需要验证应用山路引理所需的变分泛函的几何结构. 在条件 $(V_1)$ 下, $\omega-\frac{1}{|x|}$ 无下界. 与文献 [21 ]不同, 本文应用薛定谔算子 $-\Delta-\frac{1}{|x|}$ 第一特征值的性质来验证 (1.1) 所对应的变分泛函具有山路几何结构, 见下文引理 2.3. 由定理 1.1 的证明过程不难发现, 可以在更广泛的库伦位势条件下获得系统 (1.1) 解的存在性和解的多重性结论. ...
On the existence of a solution for elliptic system related to the Maxwell-Schr?dinger equations
1
2007
... 方程组 (1.2) 解的存在性与指标 $p$ 及参数 $\lambda$ 都有密切的关系. D'Aprile 和 Mugnai[5 ] 在 $3\leq p<5$ 条件下应用变分方法研究了方程组 (1.2) 解的存在性. A. Ambrosetti 和 D. Ruiz [1 ] 在 $p\in(2,5)$ 和 $\lambda>0$ 条件下证明问题 (1.2) 存在多解. 当 $p\in(1,2)$ 时, 存在 $\lambda_0>0$ , 问题 (1.2) 在 $\lambda>\lambda_0$ 条件下只有平凡解, 见文献 [9 ,16 ]. 许多重要物理模型中, 位势 $\omega-V(x)$ 通常为非常值函数, 例如 Azzollini 和 Pomponio[2 ] 在条件 $f(u)=|u|^{p-1}u, p\in(3,5)$ 下研究位势函数对问题 (1.1) 的近似解序列的影响, 证明了基态解的存在性. 文献 [23 ] 研究了问题 (1.1) 在 $f(u)=|u|^{p-1}u, p\in(2,3)$ 情况下解的存在性. 文献 [8 ] 在库伦位势及 $f(u)=|u|^{p-1}u, p\in(2,3)$ 条件下研究了问题 (1.1) 存在多解的充分条件. 对于带有渐近线性的问题 (1.1), 文献 [21 ] 在 $\omega-V(x)$ 具有正下界的条件下获得了解的存在性的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 本文主要研究渐近线性项及库伦位势对问题 (1.1) 解的存在性的影响, 假设如下 ...
The Hartree-Fock theory for Coulomb systems
2
1977
... 条件 $(F_1)$ - $(F_2)$ 刻画了一类渐近线性项. 对任意的 $\alpha>0$ 和 $p>1$ , 由 $(F_1)-(F_2)$ 知, 存在常数 $C>0$ 满足不等式 $|f(s)|\leq \alpha |s|+C |s|^p$ . 条件 $(F_3)$ 表明 $F(u)=\int_0^uf(s){\rm d}s$ 是关于 $u$ 的偶函数. 当 $m=1$ 且 $x_1$ 为 $\mathbb{R}^3$ 中的原点时, 条件 $(V_2)$ 即简化为条件 $(V_1)$ . 一般情况下, 条件 $(V_2)$ 中的位势函数不具有径向球对称性. 条件 $(V_1)$ 和 $(V_2)$ 刻画了库伦位势, 关于库伦位势的物理背景见文献 [10 ,12 ,13 ,20 ] 等. 上述假设条件 $(V_1)$ 和 $(V_2)$ 允许位势 $\omega-V(x)$ 不具有正的下界. 本文通过发展文献 [6 ,7 ,11 ]中的技巧克服证明近似解序列的紧性困难, 利用变分方法研究系统 (1.1) 解的存在性和解的多重性与参数 $\omega,\lambda$ 取值范围及条件 $(F_2)$ 中的渐近常数 $l$ 的关系. ...
... 存在无限多特征值, 记为 $\mu_k,k=1,2,\cdots$ , 这些特征值之间满足不等式 $\mu_{k}\leq \mu_{k+1}<0$ . 记 $\{\varphi_k\}_{k=1}^\infty\subset H^1(\mathbb{R}^3)$ 为相应于 $\mu_k$ 的特征函数. 本文假设这些特征函数满足规范性 $|\varphi_k|_2=1$ . 当 $m=1$ 时, 这些特征值可精确为: $\mu_k=-\frac{1}{4k^2}$ ($k\in\mathbb{N}$ ) , 见文献 [Chapter XII] 或者文献 [10 ,11 ]. 本文主要结论如下. ...
Some remarks on Hartree equation
3
1981
... 条件 $(F_1)$ - $(F_2)$ 刻画了一类渐近线性项. 对任意的 $\alpha>0$ 和 $p>1$ , 由 $(F_1)-(F_2)$ 知, 存在常数 $C>0$ 满足不等式 $|f(s)|\leq \alpha |s|+C |s|^p$ . 条件 $(F_3)$ 表明 $F(u)=\int_0^uf(s){\rm d}s$ 是关于 $u$ 的偶函数. 当 $m=1$ 且 $x_1$ 为 $\mathbb{R}^3$ 中的原点时, 条件 $(V_2)$ 即简化为条件 $(V_1)$ . 一般情况下, 条件 $(V_2)$ 中的位势函数不具有径向球对称性. 条件 $(V_1)$ 和 $(V_2)$ 刻画了库伦位势, 关于库伦位势的物理背景见文献 [10 ,12 ,13 ,20 ] 等. 上述假设条件 $(V_1)$ 和 $(V_2)$ 允许位势 $\omega-V(x)$ 不具有正的下界. 本文通过发展文献 [6 ,7 ,11 ]中的技巧克服证明近似解序列的紧性困难, 利用变分方法研究系统 (1.1) 解的存在性和解的多重性与参数 $\omega,\lambda$ 取值范围及条件 $(F_2)$ 中的渐近常数 $l$ 的关系. ...
... 存在无限多特征值, 记为 $\mu_k,k=1,2,\cdots$ , 这些特征值之间满足不等式 $\mu_{k}\leq \mu_{k+1}<0$ . 记 $\{\varphi_k\}_{k=1}^\infty\subset H^1(\mathbb{R}^3)$ 为相应于 $\mu_k$ 的特征函数. 本文假设这些特征函数满足规范性 $|\varphi_k|_2=1$ . 当 $m=1$ 时, 这些特征值可精确为: $\mu_k=-\frac{1}{4k^2}$ ($k\in\mathbb{N}$ ) , 见文献 [Chapter XII] 或者文献 [10 ,11 ]. 本文主要结论如下. ...
... 在证明定理 1.1的过程中, 关键困难之一是如何证明近似解序列的有界性. $(V_1)$ 条件下 $\omega-V(x)$ 无下界, 不能应用文献 [8 ] 中的方法对近似解序列建立一致的无穷模估计, 本文发展文献 [6 ,7 ,11 ]中的技巧来证明近似解序列在 $H^1(\mathbb{R}^3)$ 空间中有界, 见下文引理 2.1. 在证明定理 1.1 的结论 (i) 时, 需要验证应用山路引理所需的变分泛函的几何结构. 在条件 $(V_1)$ 下, $\omega-\frac{1}{|x|}$ 无下界. 与文献 [21 ]不同, 本文应用薛定谔算子 $-\Delta-\frac{1}{|x|}$ 第一特征值的性质来验证 (1.1) 所对应的变分泛函具有山路几何结构, 见下文引理 2.3. 由定理 1.1 的证明过程不难发现, 可以在更广泛的库伦位势条件下获得系统 (1.1) 解的存在性和解的多重性结论. ...
Solutions of Hartree-Fock equations for Coulomb systems
2
1987
... 其中 $\omega>0$ , $\lambda>0$ , $f(u)$ 是非线性项, $V(x)$ 是位势函数. 问题 (1.1) 起源于研究多体量子系统, 包括 Hartree-Fock 系统和 Kohn-Sham 系统等, 具体物理背景见文献 [3 ,4 ,12 ,16 ⇓ ⇓ -19 ] 等. 当位势 $\omega-V(x)$ 是常数, 且非线性项为 $f(u)=|u|^{p-1}u$ 时, 问题 (1.1) 简化为 ...
... 条件 $(F_1)$ - $(F_2)$ 刻画了一类渐近线性项. 对任意的 $\alpha>0$ 和 $p>1$ , 由 $(F_1)-(F_2)$ 知, 存在常数 $C>0$ 满足不等式 $|f(s)|\leq \alpha |s|+C |s|^p$ . 条件 $(F_3)$ 表明 $F(u)=\int_0^uf(s){\rm d}s$ 是关于 $u$ 的偶函数. 当 $m=1$ 且 $x_1$ 为 $\mathbb{R}^3$ 中的原点时, 条件 $(V_2)$ 即简化为条件 $(V_1)$ . 一般情况下, 条件 $(V_2)$ 中的位势函数不具有径向球对称性. 条件 $(V_1)$ 和 $(V_2)$ 刻画了库伦位势, 关于库伦位势的物理背景见文献 [10 ,12 ,13 ,20 ] 等. 上述假设条件 $(V_1)$ 和 $(V_2)$ 允许位势 $\omega-V(x)$ 不具有正的下界. 本文通过发展文献 [6 ,7 ,11 ]中的技巧克服证明近似解序列的紧性困难, 利用变分方法研究系统 (1.1) 解的存在性和解的多重性与参数 $\omega,\lambda$ 取值范围及条件 $(F_2)$ 中的渐近常数 $l$ 的关系. ...
A nonlinear Schr?dinger equation with Coulomb potential
1
2022
... 条件 $(F_1)$ - $(F_2)$ 刻画了一类渐近线性项. 对任意的 $\alpha>0$ 和 $p>1$ , 由 $(F_1)-(F_2)$ 知, 存在常数 $C>0$ 满足不等式 $|f(s)|\leq \alpha |s|+C |s|^p$ . 条件 $(F_3)$ 表明 $F(u)=\int_0^uf(s){\rm d}s$ 是关于 $u$ 的偶函数. 当 $m=1$ 且 $x_1$ 为 $\mathbb{R}^3$ 中的原点时, 条件 $(V_2)$ 即简化为条件 $(V_1)$ . 一般情况下, 条件 $(V_2)$ 中的位势函数不具有径向球对称性. 条件 $(V_1)$ 和 $(V_2)$ 刻画了库伦位势, 关于库伦位势的物理背景见文献 [10 ,12 ,13 ,20 ] 等. 上述假设条件 $(V_1)$ 和 $(V_2)$ 允许位势 $\omega-V(x)$ 不具有正的下界. 本文通过发展文献 [6 ,7 ,11 ]中的技巧克服证明近似解序列的紧性困难, 利用变分方法研究系统 (1.1) 解的存在性和解的多重性与参数 $\omega,\lambda$ 取值范围及条件 $(F_2)$ 中的渐近常数 $l$ 的关系. ...
Minimax Methods in Critical Point Theory with Applications to Differential Equations
1
1986
... 定理3.1 [14 ,定理 9.1] 令 $E$ 为实的 Banach 空间, $I\in C^1(E,\mathbb{R})$ 是下有界的偶泛函; $I$ 满足 $(P.S.)$ 条件且 $I(0)=0$ . 如果存在与 $S^{j-1}$ 奇同胚的集合 $K\subset E$ 满足 $\sup_{K}I<0$ . 则 $I$ 拥有 $j$ 对不同的临界点, 相应的临界值可以描述为 ...
The Schr?dinger-Poisson equation under the effect of a nonlinear local term
3
2006
... 其中 $\omega>0$ , $\lambda>0$ , $f(u)$ 是非线性项, $V(x)$ 是位势函数. 问题 (1.1) 起源于研究多体量子系统, 包括 Hartree-Fock 系统和 Kohn-Sham 系统等, 具体物理背景见文献 [3 ,4 ,12 ,16 ⇓ ⇓ -19 ] 等. 当位势 $\omega-V(x)$ 是常数, 且非线性项为 $f(u)=|u|^{p-1}u$ 时, 问题 (1.1) 简化为 ...
... 方程组 (1.2) 解的存在性与指标 $p$ 及参数 $\lambda$ 都有密切的关系. D'Aprile 和 Mugnai[5 ] 在 $3\leq p<5$ 条件下应用变分方法研究了方程组 (1.2) 解的存在性. A. Ambrosetti 和 D. Ruiz [1 ] 在 $p\in(2,5)$ 和 $\lambda>0$ 条件下证明问题 (1.2) 存在多解. 当 $p\in(1,2)$ 时, 存在 $\lambda_0>0$ , 问题 (1.2) 在 $\lambda>\lambda_0$ 条件下只有平凡解, 见文献 [9 ,16 ]. 许多重要物理模型中, 位势 $\omega-V(x)$ 通常为非常值函数, 例如 Azzollini 和 Pomponio[2 ] 在条件 $f(u)=|u|^{p-1}u, p\in(3,5)$ 下研究位势函数对问题 (1.1) 的近似解序列的影响, 证明了基态解的存在性. 文献 [23 ] 研究了问题 (1.1) 在 $f(u)=|u|^{p-1}u, p\in(2,3)$ 情况下解的存在性. 文献 [8 ] 在库伦位势及 $f(u)=|u|^{p-1}u, p\in(2,3)$ 条件下研究了问题 (1.1) 存在多解的充分条件. 对于带有渐近线性的问题 (1.1), 文献 [21 ] 在 $\omega-V(x)$ 具有正下界的条件下获得了解的存在性的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 本文主要研究渐近线性项及库伦位势对问题 (1.1) 解的存在性的影响, 假设如下 ...
... 为了在 $(V_2)$ 条件下研究问题 (1.1) 解的存在性, 我们首先研究近似解序列在空间 $H^1(\mathbb{R}^3)$ 中的紧性问题. 应用文献 [16 ] 中的技巧给出如下引理. ...
On the Schr?dinger-Poisson-Slater system: Behavior of minimizers, radial and nonradial cases
1
2010
... 其中 $\omega>0$ , $\lambda>0$ , $f(u)$ 是非线性项, $V(x)$ 是位势函数. 问题 (1.1) 起源于研究多体量子系统, 包括 Hartree-Fock 系统和 Kohn-Sham 系统等, 具体物理背景见文献 [3 ,4 ,12 ,16 ⇓ ⇓ -19 ] 等. 当位势 $\omega-V(x)$ 是常数, 且非线性项为 $f(u)=|u|^{p-1}u$ 时, 问题 (1.1) 简化为 ...
Long-time dynamics of the Schr?dinger-Poisson-Slater system
1
2004
... 其中 $\omega>0$ , $\lambda>0$ , $f(u)$ 是非线性项, $V(x)$ 是位势函数. 问题 (1.1) 起源于研究多体量子系统, 包括 Hartree-Fock 系统和 Kohn-Sham 系统等, 具体物理背景见文献 [3 ,4 ,12 ,16 ⇓ ⇓ -19 ] 等. 当位势 $\omega-V(x)$ 是常数, 且非线性项为 $f(u)=|u|^{p-1}u$ 时, 问题 (1.1) 简化为 ...
A simplification of the Hartree-Fock method
1
1951
... 其中 $\omega>0$ , $\lambda>0$ , $f(u)$ 是非线性项, $V(x)$ 是位势函数. 问题 (1.1) 起源于研究多体量子系统, 包括 Hartree-Fock 系统和 Kohn-Sham 系统等, 具体物理背景见文献 [3 ,4 ,12 ,16 ⇓ ⇓ -19 ] 等. 当位势 $\omega-V(x)$ 是常数, 且非线性项为 $f(u)=|u|^{p-1}u$ 时, 问题 (1.1) 简化为 ...
Existence theory for the Hartree equation
1
1973
... 条件 $(F_1)$ - $(F_2)$ 刻画了一类渐近线性项. 对任意的 $\alpha>0$ 和 $p>1$ , 由 $(F_1)-(F_2)$ 知, 存在常数 $C>0$ 满足不等式 $|f(s)|\leq \alpha |s|+C |s|^p$ . 条件 $(F_3)$ 表明 $F(u)=\int_0^uf(s){\rm d}s$ 是关于 $u$ 的偶函数. 当 $m=1$ 且 $x_1$ 为 $\mathbb{R}^3$ 中的原点时, 条件 $(V_2)$ 即简化为条件 $(V_1)$ . 一般情况下, 条件 $(V_2)$ 中的位势函数不具有径向球对称性. 条件 $(V_1)$ 和 $(V_2)$ 刻画了库伦位势, 关于库伦位势的物理背景见文献 [10 ,12 ,13 ,20 ] 等. 上述假设条件 $(V_1)$ 和 $(V_2)$ 允许位势 $\omega-V(x)$ 不具有正的下界. 本文通过发展文献 [6 ,7 ,11 ]中的技巧克服证明近似解序列的紧性困难, 利用变分方法研究系统 (1.1) 解的存在性和解的多重性与参数 $\omega,\lambda$ 取值范围及条件 $(F_2)$ 中的渐近常数 $l$ 的关系. ...
Positive solution for a nonlinear stationary Schr?dinger-Poisson system in $R^3$
3
2007
... 方程组 (1.2) 解的存在性与指标 $p$ 及参数 $\lambda$ 都有密切的关系. D'Aprile 和 Mugnai[5 ] 在 $3\leq p<5$ 条件下应用变分方法研究了方程组 (1.2) 解的存在性. A. Ambrosetti 和 D. Ruiz [1 ] 在 $p\in(2,5)$ 和 $\lambda>0$ 条件下证明问题 (1.2) 存在多解. 当 $p\in(1,2)$ 时, 存在 $\lambda_0>0$ , 问题 (1.2) 在 $\lambda>\lambda_0$ 条件下只有平凡解, 见文献 [9 ,16 ]. 许多重要物理模型中, 位势 $\omega-V(x)$ 通常为非常值函数, 例如 Azzollini 和 Pomponio[2 ] 在条件 $f(u)=|u|^{p-1}u, p\in(3,5)$ 下研究位势函数对问题 (1.1) 的近似解序列的影响, 证明了基态解的存在性. 文献 [23 ] 研究了问题 (1.1) 在 $f(u)=|u|^{p-1}u, p\in(2,3)$ 情况下解的存在性. 文献 [8 ] 在库伦位势及 $f(u)=|u|^{p-1}u, p\in(2,3)$ 条件下研究了问题 (1.1) 存在多解的充分条件. 对于带有渐近线性的问题 (1.1), 文献 [21 ] 在 $\omega-V(x)$ 具有正下界的条件下获得了解的存在性的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 本文主要研究渐近线性项及库伦位势对问题 (1.1) 解的存在性的影响, 假设如下 ...
... 在证明定理 1.1的过程中, 关键困难之一是如何证明近似解序列的有界性. $(V_1)$ 条件下 $\omega-V(x)$ 无下界, 不能应用文献 [8 ] 中的方法对近似解序列建立一致的无穷模估计, 本文发展文献 [6 ,7 ,11 ]中的技巧来证明近似解序列在 $H^1(\mathbb{R}^3)$ 空间中有界, 见下文引理 2.1. 在证明定理 1.1 的结论 (i) 时, 需要验证应用山路引理所需的变分泛函的几何结构. 在条件 $(V_1)$ 下, $\omega-\frac{1}{|x|}$ 无下界. 与文献 [21 ]不同, 本文应用薛定谔算子 $-\Delta-\frac{1}{|x|}$ 第一特征值的性质来验证 (1.1) 所对应的变分泛函具有山路几何结构, 见下文引理 2.3. 由定理 1.1 的证明过程不难发现, 可以在更广泛的库伦位势条件下获得系统 (1.1) 解的存在性和解的多重性结论. ...
... 对满足 $\|\psi\|<1$ 的 $\psi(x)\in H^1(\mathbb{R}^3)$ 都成立, 具体过程详见文献 [21 ,引理 3.2] 或者文献 [23 ]. 取 $\varphi(x)\in C^\infty_0(\mathbb{R}^3)$ , $\varphi_n(x)=\varphi(x-y_n)$ , 则有 $\|\varphi_n\|=\|\varphi\|$ . 在 (3.8)、(3.9) 和 (3.10) 式中令 $\psi(x)=\varphi_n(x)$ , 结合 $I'(u)=0$ 和 $I'(u_n)\varphi_n-I'(u)\varphi_n\overset{n}{\rightarrow}0$ 可推知 ...
Minimax Theorems (Progress in Nonlinear Differential Equations and Their Applications, 24)
1
1996
... 这说明 $\tilde{w}$ 是方程 (3.4) 在空间 $H^1(\mathbb{R}^3)$ 中的非平凡弱解. 结合条件 $\lambda>\Lambda_1$ , 这与引理 3.5 的结论矛盾. 排除上述情况 $\rm(II)$ 发生. 在 $\rm(I)$ 条件下由文献 [22 ,引理 1.21] 经典结论知, 对任意的 $q\in(2,6)$ 有 $|w_n|_q\overset{n}{\rightarrow}0$ . 对任意的 $\varphi\in H^1(\mathbb{R}^3) $ , ...
On the existence of solutions for the Schr?dinger-Poisson equations
2
2008
... 方程组 (1.2) 解的存在性与指标 $p$ 及参数 $\lambda$ 都有密切的关系. D'Aprile 和 Mugnai[5 ] 在 $3\leq p<5$ 条件下应用变分方法研究了方程组 (1.2) 解的存在性. A. Ambrosetti 和 D. Ruiz [1 ] 在 $p\in(2,5)$ 和 $\lambda>0$ 条件下证明问题 (1.2) 存在多解. 当 $p\in(1,2)$ 时, 存在 $\lambda_0>0$ , 问题 (1.2) 在 $\lambda>\lambda_0$ 条件下只有平凡解, 见文献 [9 ,16 ]. 许多重要物理模型中, 位势 $\omega-V(x)$ 通常为非常值函数, 例如 Azzollini 和 Pomponio[2 ] 在条件 $f(u)=|u|^{p-1}u, p\in(3,5)$ 下研究位势函数对问题 (1.1) 的近似解序列的影响, 证明了基态解的存在性. 文献 [23 ] 研究了问题 (1.1) 在 $f(u)=|u|^{p-1}u, p\in(2,3)$ 情况下解的存在性. 文献 [8 ] 在库伦位势及 $f(u)=|u|^{p-1}u, p\in(2,3)$ 条件下研究了问题 (1.1) 存在多解的充分条件. 对于带有渐近线性的问题 (1.1), 文献 [21 ] 在 $\omega-V(x)$ 具有正下界的条件下获得了解的存在性的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 本文主要研究渐近线性项及库伦位势对问题 (1.1) 解的存在性的影响, 假设如下 ...
... 对满足 $\|\psi\|<1$ 的 $\psi(x)\in H^1(\mathbb{R}^3)$ 都成立, 具体过程详见文献 [21 ,引理 3.2] 或者文献 [23 ]. 取 $\varphi(x)\in C^\infty_0(\mathbb{R}^3)$ , $\varphi_n(x)=\varphi(x-y_n)$ , 则有 $\|\varphi_n\|=\|\varphi\|$ . 在 (3.8)、(3.9) 和 (3.10) 式中令 $\psi(x)=\varphi_n(x)$ , 结合 $I'(u)=0$ 和 $I'(u_n)\varphi_n-I'(u)\varphi_n\overset{n}{\rightarrow}0$ 可推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