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31P磁共振波谱(MRS)检测了急性缺血心肌组织提取物中高能磷酸化合物的变化. 方法:成年SD大鼠在心肌梗塞后0、5、 20、45 min后进行取材,梗塞区、边缘区及正常区的心肌组织经高氯酸萃取后进行高分辨MRS检测. 结果:梗塞区,缺血5 min PCr/Pi比值下降到对照组的12 %;20 min ATP/Pi 比值下降至0.05,Pi/EPP比值上升至0.8;45 min 梗塞区PDE/ATP上升至1.93,与45 min心肌的不可逆损伤超微结构相吻合. 边缘区各代谢产物出现改变的程度要小于梗塞区,大于正常区. 正常区也有能量代谢的改变. 结论:心肌组织的31P MRS能够反映心肌缺血后心肌不同部位的动态能量代谢改变. PDE/ATP是判断心肌不可拟性损伤的可靠指标.
应用磁共振成像(MRI)和质子定域波谱(1H-MRS)对强直流电刺激大鼠基树突区诱发慢性颞叶癫痫模型进行研究. MRI实验表明: 随着强直流电刺激时间的延长,在T2加权像(T2-MRI)中,模型大鼠的海马区腹、中侧区单侧或双侧,呈现异常高信号,扩散加权像(DWI)信号呈低信号,质子密度像无明显改变, 表明T2值和表观扩散系数(ADC) 值较大的自由水比例增大. 磁共振波谱实验发现:模型大鼠T2-MRI中信号异常区与其对侧区的1H-MRS相比,NAA,PCr(包括Cr)和Cho的峰面积均无显著改变,表明在慢性颞叶癫痫模型早期1H-MRS不能检测到神经元损伤或死亡.
为了研究19F-NMR波谱分析胞嘧啶脱氨酶(CD)基因在人结肠癌细胞中表达的可行性,通过逆转录病毒介导方法,将编码大肠杆菌的CD基因转染到人结肠癌细胞系SW1116. 通过RT-PCR、MTT方法和19F-NMR波谱分析了CD基因在人结肠癌细胞中的表达状况. 结果显示转基因的肿瘤细胞SWCD2中表达CD基因,对前药5-氟胞嘧啶(5-FC)的敏感性较亲本肿瘤细胞SW1116明显增高,50%细胞生长抑制率(IC50)为66 μmol/L, 而SW1116 细胞IC50为16 mmol/L. 19F-NMR波谱分析显示,转导CD基因细胞在774 μmol/L 5-FC浓度培养24 h后的样品,在δ -91.7和δ -93.3显示了2个双峰,分别是5-FC和5-氟尿嘧啶(5-FU)的19F-NMR的信号,提示5-FU是SWCD2细胞内的CD酶催化5-FC的代谢产物. 这些结果表明19F-NMR分析是一种能够用于检测CD基因在人结肠癌细胞中表达的新方法,它将有助于对临床基因治疗方案实施监测.
介绍了一种基于Apollo信号控制台的核四极矩共振(NQR)炸药探测方法,描述了系统的结构组成、工作原理和实现方法,并给出了对RDX的测试试验结果. 试验表明该方法可实现对RDX信号的探测.
对7个高碳糖希夫碱进行了1H和13C NMR检测,通过DEPT和1H-1H COSY,HMQC,HMBC等2D NMR 技术对其1H和13C NMR数据进行了全归属和较详细的解析,并指出其NMR特征.
目的 [HTSS]正确归属从地胆草中分离得到的两对牻牛儿内酯型的立体异构体即地胆草种内酯(scabertopin)和异地胆草种内酯(isoscabertopin)以及异去氧地胆草内酯(isodeoxyelephantopin)和去氧地胆草内酯(deoxyelephantopin)的1H NMR谱信号;方法 利用NOESY技术,并结合这4个化合物的1H NMR谱信息. 结果 地胆草牻牛儿内酯型立体异构体化合物十元环中3位上的两个质子以及9位上的两个质子在1H NMR谱中的信号位置都是相反的. 结论 分析两对立体异构体的NOESY谱差异,可以对其1H NMR谱中3位和9位亚甲基的质子信号进行正确归属.
利用核磁共振谱,通过1H-1]H COSY, gHMBC and APT (Attached Proton Test)实验对所合成的新化合物1环丙基-6-氟-7-(4-苯乙酰氨基硫代甲酰基-1-哌嗪基)-1,4-二氢-4-氧代喹啉-3-羧酸的NMR谱进行了分析,并对其谱峰进行了详细归属.
对中国南海海绵中的新化合物19-methoxy-scalarin进行1H和13C NMR谱的全归属, 并运用“激发雕刻”技术,利用1D GOESY实验确定该化合物立体构型。实验结果亦表明1D GOESY实验选择性好,提供的信息更加直观、清晰,是化合物立体结构确定的好方法。
利用NMR 核磁共振技术对含氟双环内酯反应过程中的中间体及其产物进行了结构确定,为反应机理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核磁共振中的磁体设计有许多方案,但是要使磁体体积小、重量轻、均匀区大、稳定性好,将面临一系列的问题. 而这些问题的解决主要依赖于电磁场计算. 文中首先阐述这些问题,然后对方案进行优化分析计算,从中找出一个最佳的解决方案. 采用本方案研制出来磁体,我们研制成功了便携式核磁共振岩样分析仪. 经过多次的现场实验测试表明由该磁体构成的磁共振岩样分析仪的稳定性高、重复性好、满足现场恶劣的环境要求.
铷光谱灯作为被动型铷原子频标的重要部件之一,对铷频标整机性能的影响很大. 为了满足高稳定性以及在真空、高温等特殊环境下正常工作的要求,从谱灯振荡电路稳定性、电屏蔽、热设计等方面着手,设计出一套新结构的谱灯. 文中报道了该谱灯的设计思路和初步测试结果.
报道了一种热转印色带用黄染料的1H、13C NMR , 应用1H NMR、13C NMR、定量碳谱、DEPT、1H-1H COSY、HMQC、HMBC等确定了其在氘代氯仿中的分子结构, 并对全部谱峰进行了归属, 探索了黄染料在氘代氯仿中的结构对13C、1H NMR谱图化学位移及谱峰裂分的影响.
一类含6个碳的长链叶立德在适当条件下进行水解反应,反应产物经1H NMR、13C NMR、IR、MS分析方法的分析,确证了结构. 同时提出了水解反应的可能的反应机理.
通过1H NMR、13C NMR、及HMBC、HSQC、1H-1H DQFCOSY等2D NMR方法对新合成的10个苯基哌嗪衍生物类抗高血压药物进行结构鉴定, 并对这些化合物的1H NMR和13C NMR信号进行了全归属. 初步探讨了取代基对分子13C化学位移的影响.
随着NMR谱仪和实验技术的发展,以及2H、15N、13C标记技术的发展和完善,先后出现了多种异核多维和多共振脉冲实验方法,测定分子量不大于30 kDa的蛋白质的溶液三维结构不再是困难的事. 但是,对于分子量大于30 kDa的蛋白质,由于共振峰数目的增多和谱线增宽,其结构测定依然很困难. 虽然提高磁场强度能够提高分辨率和灵敏度,但是,800 MHz以上的NMR谱仪造价昂贵,难以普及,促使NMR工作者不断寻求能够提高分辨率和灵敏度的新的脉冲实验方法. 到目前为止,比较成功的方法是TROSY[1]和CRINEPT[2], 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的新方法. 文中对TROSY和CRINEPT的基本原理、最新发展,以及它们在蛋白质结构测定和分子间相互作用研究等方面的广泛应用做了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