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5年, 第22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05-06-05
|
上一期
下一期 |
|
|
|
季铵盐型双子表面活性剂16-4-16聚集状态的NMR研究
刘爱红, 陈洪, 程功臻, 方小雯, 杨晓焱, 毛诗珍, 袁汉珍, 罗平亚, 杜有如
波谱学杂志, 2005, 22(2): 123-131.
核磁共振弛豫,自扩散以及2D NOESY谱研究结果表明:双子表面活性剂16-4-16溶液在形成胶束的过程中,联结基团及其邻近的碳氢链质子形成胶束的壳层,而距离离子头较远的疏水质子位于胶束的内部. 与对应的单链的表面活性剂CTAB相比,其分子运动更受限制. 2D NOESY谱显示联接基团及临近的碳氢链的质子间有较强的交叉峰,表明形成胶束时,分子在联结基团附近堆积的较为紧密. 由2D NOESY谱计算得到的质子间距与HYPERCHEM模拟值有偏差,表明这些强交叉峰是分子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并且对应质子对在双子表面活性剂16-4-16分子中位于邻近的区域. 因此我们推测,双子表面活性剂16-4-16分子在球形胶束中形成特殊的排列方式.
|
|
三种缩水蔗糖衍生物的NMR研究及结构确证
刘丰五, 张京玉, 刘宏民, 宋小平
波谱学杂志, 2005, 22(2): 149-154.
采用1H NMR、13C NMR、DEPT及二维谱1H-1H COSY、HSQC、HMBC和HRMS对1′, 4′∶3′, 6′-二缩水-4-氯-4-脱氧半乳蔗糖、3, 6∶1′, 4′3′, 6′-三缩水-4-氯-4-脱氧半乳蔗糖和3, 6-缩水-4, 1′, 6′-三氯-4, 1′, 6′-三脱氧半乳蔗糖的结构进行了研究和确证,并对它们的1H、13C NMR全谱给予了准确归属.
|
|
原子电性作用矢量用于氨基酸化学位移计算
梅虎, 周鹏, 覃仁辉, 周原, 梁桂兆, 曾晖, 田菲菲, 李志良
波谱学杂志, 2005, 22(2): 163-172.
提出了用于表征分子内部化学微环境的结构描述子:原子电性作用矢量(AEIV),并将其应用于20个天然氨基酸103个13C 原子核磁共振化学位移CS建模:δ =-190.514+7.352×ν1+63.998×ν2+49.252×ν3+39.678×ν4,取得优良效果. 模型值、留一法(LOO)和留分法(LMO)交互校验的复相关系数分别为RMM=0.966 0, RLOO=0.957 7和RLMO=0.957 7.
|
|
离子性指数、极化效应指数与醇13C NMR δC的关系
李美萍, 张生万, 寇建仁, 王磊, 乔华, 王珏
波谱学杂志, 2005, 22(2): 173-179.
通过对64个饱和醇类化合物中348个碳原子的13C NMR谱化学位移与其部分结构参数关系的研究,发现各个碳原子的13C NMR谱化学位移与离子性指数(INI)、极化效应指数(PEI)以及结构信息参数[NiH(i=α、β、γ)和γOH]的关系可表示为:
δC=[-2.3-0.8577(INI)+10.623 3(∑PEI)+0.563 0(INI/∑PEI) -0.420 8(∑PEI/INI)
+0.197 9 NαH-7.462 5 NβH+24.446 7NγH+0.256 3 γOH]×(-53.169)(相关系数R=0.991 4)
此式不仅在一定程度上阐明了醇13C NMR谱化学位移与其分子结构信息之间的关系,同时也提供了一种计算醇分子13C NMR谱化学位移的新方法,并对解析及预测其13C NMR谱提供了理论依据.
|
|
双子表面活性剂的NMR研究现状与展望
刘爱红, 毛诗珍, 杜有如
波谱学杂志, 2005, 22(2): 223-233.
双子表面活性剂是一类新型的表面活性剂, 其分子由化学键通过联接基团将两个单链表面活性剂的离子头联接构成. 由于其结构的特殊性, 使其具有特殊的性质, 如高表面活性, 特殊的聚集形态等. 多年来的研究结果表明, 联接基团的结构和长度对双子表面活性剂的活性影响最大. 与其它研究手段相比, NMR在从分子水平上研究双子表面活性剂溶液中胶束的形成以及自聚集状态, 有着独特的优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