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利用不同的局灶性脑缺血模型,评价急性缺血后磁共振质子波谱(1H-MRS)测定缺血后边缘区脑组织代谢和生物能量变化的时空规律. 为判定急性缺血预 后,进行有效的溶栓治疗提供有价值的生物化学信息. 方法 健康Sprague-Dawly大鼠9只,雌雄不拘,随机分为两组. A组(4只),自体血栓栓塞1 h;B组(5只),线栓法栓塞1 h. 分别 于栓塞后30、40、50、60 min进行1HMRS检查,相对含量分析兴趣区(regio ns of interest, ROIs)氮-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胆碱(Cho)和乳酸(Lac)等代谢产物的变化. 结果 以NAA、Cho、Lac与磷酸肌酸和肌酸(PCr+Cr)的谱峰积 分面积比值为判断标准,上述各代谢产物在兴趣区内于缺血后1 h内逐渐下降. 其中缺血后60 min,Cho/ (P Cr+Cr)、NAA/(PCr+Cr)及Lac/(PCr+Cr)的比值与缺血后50 min的比值统计学有显著性 差异(P<0.05). 结论 1H-MRS技术为研究急性缺血性卒中后脑细胞代谢、生化能量状态提供了一个无创性、直接性、综合性的研究工具.
应用二维核磁共振对2-甲基重氮萘醌在四氢呋喃和二氧六环中光解反应的产物:2-甲基-4-螺(2′-四氢吡喃)萘-1-酮 (3)、2-甲基-4-(2′-四氢呋喃基)-1- 萘酚 (4)、2-甲基-4-螺[7′-(1′,4′-二氧杂环庚烷)萘-1-酮 (5)、2-甲基-4 -[2′-(1′,4′-二氧杂环己基)]-1-萘酚 (6)和二(2-甲基-萘 -22-冠-6) (7)的1H和13C NMR谱进行了全归属.
对不同结构类型的二苄基丁内酯型木脂素类化合物的光谱特征(IR,UV,MS,1H NM R,13C NMR,CD)进行了归纳和总结,本项工作将有助于二苄基丁内酯型木脂 素类化合物的结构鉴定.
运用2D NMR技术,如DQF 1H-1H COSY,HMQC,HMBC,TOCSY等,对3 个原人参二醇型双糖链配糖体人参皂甙-Rd,三七皂甙-E和七叶胆皂甙XVII的氢和碳的化学位移首次进行了全归属.
孔隙部分是离子通道选择性控制的关键部分. 与K+道相似,HCN离子通道孔隙区域包括GYG特征序列. 但除了K+外,Na+也能选择性通过HCN离子通道. 对mHCN1孔隙多肽 的构象研究将有助于对HCN离子通道选择性的理解. 本文利用新开发的WET溶剂抑制方法并综 合运用wet-TOCSY和wet-NOESY NMR方法对mHCN1孔隙多肽(95%水+5%重水)进行了1H谱 线归属.
129Xe NMR 测量得到Xe-Xe碰撞产生的δXe-Xe,该值要比自由 的Xe和在NaY、CaA分 子筛中的值小很多. 通过一定的理论分析,证明在MCM-22分子筛超笼中的Xe-Xe碰撞作用类似于一维气体碰撞,同时表明δXe-Xe也和δS(由Xe与孔壁碰撞产生 的化学位移)一样与分子筛的孔道结构密切相关.
从中药黄独Dioscorea bulbifera L.中通过柱层析色谱分离得到3个化合物,其中1 个为新骨架的呋喃二萜类化合物命名为neodiosbulbin, 采用核磁共振(1H, 13C, DEPT, 1H-1H COSY, HMQC, HMBC, NOESY and TOCSY )的波谱方法确定了它 的结构和相对构型,其余的2个化合物分别为Diosbulbin B, 5-ureidohydautotion.
对橄榄苦甙进行了1H和13C MNR检测, 通过DEPT和1H-1H COSY、HMQC、HMBC、NO ESY等2D NMR对其1H和13C NMR数据进行了全归属和较详细的解析, 并指出其NMR数据特征.
我们对8种N-取代马来酰胺酸辅酶模型与不同类型的亲核试剂反应后生成的产物进行了1H、13C NMR的研究, 测得1H、13C谱化学位移,研 究探讨其规律性, 并测试了IR谱和元素分析.
改进了原来的小波信号分析方法. 通过模拟和对实验数据分析证明:抑制干扰 和优化处理后利用小波的“显微特性”,可以获得重叠在高宽峰上小信号的详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