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0年, 第17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00-06-05
|
上一期
下一期 |
|
|
|
一种改进的核磁共振测井测量脉冲序列
车文华, 张一鸣, 夏平畴
波谱学杂志, 2000, 17(3): 177-182.
提出了一种可以提高核磁共振测井测量速度的新型测量脉冲序列,它基于对原有CPMG测量脉冲序列的改进.在原有的测量序列中,在一个CPMG脉冲序列结束之后,直接进行等待(T1延时),以使磁化强度矢量能够完全恢复到平衡位置,然后再进行下一个CPMG脉冲序列的测量.由于测井仪器的连续运动,在测量含有长T1成分的地层时,等待时间需要取得较长,使得测井速度很低.但在实际地层中,恰恰又是油气的T1较长,这无疑给核磁共振测井带来了麻烦.作者发现,如果在一个CPMG脉冲序列结束之后在-x方向先施加一个90°脉冲(或在x方向施加一个270°脉冲),再进行等待,就能更好地使长T1成分得到极化,从而缩短等待时间、提高测量速度.文中对这种改进后的脉冲序列进行了计算和分析,证明它确实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
|
1,2-二氢-4-苯基(2H)二氮杂萘酮的NMR谱研究
毛诗珍, 张涛, 袁汉珍, 程琳, 缪希茄
波谱学杂志, 2000, 17(3): 183-190.
报道了1,2-二氢-2-(4-氨基苯基)-4-[4-(4-氨基苯氧基)苯基](2H)二氮杂萘-1-酮的合成,并用2D同核化学位移相关谱(1H,1H-COSY),2DROESY谱,2D异核13C-1H相关谱和2D异核13C-1H多键相关谱(HMBC)对该化合物的1H和13C NMR谱进行了完整归属,证明了此化合物是含二氮杂萘酮结构,而不是二氮杂萘醚结构.
|
|
在强辐射阻尼存在下完全反转态的线型
罗会俊, 王复, 史新梅, 潘铁英
波谱学杂志, 2000, 17(3): 197-201.
在180°脉冲加z方向脉冲梯度场作用后,采样得到90%水样的自由感应衰减信号,其具有几乎完整的双曲正割函数特征,并通过付立叶变换得到其频谱,发现其具有强烈的震荡特征,这与通常用不完善的180°单脉冲观测到的相位畸变有所不同,并且发现这种强震荡只有在强辐射阻尼存在下以及θ0非常接近180°时才能观测到.在辐射阻尼线型理论基础上,合理的理论计算已进行,我们得到了与实验观测相当一致的结果.
|
|
氟哌酸-羟丙基环糊精固体包结物的制备及其性质研究
陈亮, 钞建宾, 马丽花
波谱学杂志, 2000, 17(3): 203-210.
氟哌酸是一种广谱,安全,有效,可供口服的抗感染药.因其在水溶液中溶解度较低,影响肠胃对氟哌酸的吸收,降低了生物利用度.本文通过共沉淀法合成了固体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氟哌酸包结配合物,并经一维,二维核磁共振技术和荧光,差示扫描量热等方法,证明包结物的包结比为1:1,得出包结物的形成常数,并提出包结物的空间构型.
|
|
玉米胚芽胚乳中油水动态行为的NMR研究
王立锦, 靳键
波谱学杂志, 2000, 17(3): 241-248.
应用核磁共振时域二维弛豫相关谱分析的方法,对玉米胚芽的核磁共振弛豫特性进行了研究.对以下三种样品进行了测定:(1)胚芽不含油(用化学方法蒸馏出)但是含有不同百分含量的水;(2)胚芽不含水(真空蒸发)但是含有不同百分含量的油;(3)含有不同百分含量的水的胚乳水系统.研究表明随着水含量的增加水的纵向弛豫时间T1减小,表明水与胚芽基质具有强烈的相互作用,而油的纵向弛豫时间T1随着油含量的增加变化很小,表明油与胚芽基质之间没有大的相互作用,油几乎独立地处在胚芽中;对低水分(少于5%)玉米胚芽水系统,结果表明水是束缚于胚芽基质上,而油则是以油胞的形式存在于胚芽中.在玉米胚芽水系统中有两个T1弛豫成分,长T1弛豫成分从基质到水的交换率为57s-1;从水到基质的交换率为113s-1.短T1成分从基质到水的交换率为245s-1;从水到基质的交换率为821s-1.在低水合状态下,胚乳水系统仅有一个T1弛豫成分.胚乳到水的交换率高于37s-1.
|
|
动态核极化谱仪的技术改造
方可, 周建威, 谭萍, 刘朝阳, 曾凡明, 邱衍军, 裘鉴卿, 叶朝辉
波谱学杂志, 2000, 17(3): 259-263.
介绍了动态核极化(DNP)谱仪数字系统的改造和一套的射频发射和接收系统的建立.谱仪射频通道的90°脉冲宽度为5μs,能完全满足固体交叉极化和大功率去耦的实验要求.实现了DNP增强曲线的自动测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