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信息
波谱学杂志
(季刊,1983年创刊)
主编: 刘买利
中国物理学会波谱专业委员会会刊
主办单位
中科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
协办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磁共振重点实验室
厦门大学福建省等离子体与磁共振研究重点实验室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非常规油气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
出版: 科学出版社
邮发代号:38-313
单价:50.00元/期
当期目录
  2008年, 第25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08-12-05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 合并摘要 显示图片
研究论文
运用预饱和对HOESY实验灵敏度优化
姚雪军1 ;朱广1,2
波谱学杂志, 2008, 25(4): 447-452.  
摘要 ( 1531 )    HTML全文 ( )   PDF (364KB) ( 1460 )  
二维异核NOESY(HOESY)内在的低灵敏度限制其在结构分析上的应用,利用1H探测(反式探测)可以提高其灵敏度. 这里我们提出一种预饱和二维13C-1H HOESY实验,利用异核之间的NOE增强效应,进一步提高实验的灵敏度. 1H探测HOESY谱图中经常有严重的t1噪声,可以通过脉冲梯度场相关选择和相位循环压制,得到改善的13C-1H的NOE相关谱图.
壳聚糖和N-羟基苯并三氮唑相互作用的NMR研究
代博娜;彭敏;陈群
波谱学杂志, 2008, 25(4): 453-460.  
摘要 ( 2269 )    HTML全文 ( )   PDF (421KB) ( 1443 )  
运用液体1H谱、固体高分辨13C谱以及脉冲梯度场测量自扩散系数等核磁共振技术,研究了壳聚糖(CS)和N-羟基苯并三氮唑(HOBt)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CS重复单元中2位碳上的-NH2和HOBt唑环上的-OH之间存在较强的氢键作用,HOBt的存在可以促进CS在水溶液中的溶解,使得在水溶液中对CS进行化学改性成为可能.通过测量CS与HOBt混合溶液中HOBt的自扩散系数,计算出复合物结合与解离的平衡常数K.
钯催化Csp-Csp3偶联反应的13C NMR定量研究
李芳1,3 ;赵应声2 ;雷爱文2 ;刘买利1
波谱学杂志, 2008, 25(4): 461-469.  
摘要 ( 2085 )    HTML全文 ( )   PDF (447KB) ( 1216 )  
利用NOE(Nuclear Overhauser Effect)增强的13C NMR方法对钯催化Csp-Csp3偶联反应过程进行实时、定量监测. 通过制作浓度曲线的方法定量分析了反应过程中各组分的浓度变化. 实验表明,同一物质各个共振峰的NOE增强倍数基本不变. 结果证实了几个主要反应物和产物的含量变化之间具有相关性,提示这些物质同属一个反应过程,为早期提出的反应机理(Zhao Y S, et al. J Am Chem Soc, 2006, 128: 15 048-15 049)提供了实验证据. 说明13C NMR能准确地提供反应体系中各物质的浓度变化信息,是化学反应机理的有效研究手段.
低场MRI系统中线扫描扩散张量成像方法的研究
姜小平;李建奇;范明霞;陈群
波谱学杂志, 2008, 25(4): 470-477.  
摘要 ( 1807 )    HTML全文 ( )   PDF (548KB) ( 1516 )  
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是在扩散加权成像(DWI)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技术,可以无创伤显示脑白质纤维,诊断脑白质病变. 但是由于各种原因,DTI一般只在超导高场磁共振成像(MRI)仪器上进行,这就限制了这一重要诊断手段临床应用的广泛性. 本文在低场磁共振成像系统上应用线扫描实现了扩散张量成像,并测量了健康志愿者大脑内主要解剖结构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和各项异性分数(FA),得到的数据与高场仪器上的相关数据比较是吻合的. 因此临床上使用在低场强上得到的DTI图像评价脑白质是可行的,而且通常在临床上这也是足够的.
HR-MAS NMR研究大鼠颞叶、海马和内嗅皮质的生理代谢表征
刘慧浪1,2; 朱航1,2 ; 夏圣安1,2 ; 刘买利1
波谱学杂志, 2008, 25(4): 478-485.  
摘要 ( 1929 )    HTML全文 ( )   PDF (504KB) ( 1168 )  
颞叶结构参与了多种中枢退行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了解生理状态下大鼠的这些脑区的代谢特征可以为动物模型的病理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和参考. 本文采用高分辨魔角旋转核磁共振(HR-MAS NMR)波谱技术和主成分分析(PCA)方法对S.D.大鼠双侧颞叶、海马和内嗅皮质的代谢物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这3个脑区的代谢表征存在显著差异. 颞叶区的N-乙酰天门冬氨酸和牛磺酸的浓度最高,肌醇和肌酸的浓度最低;海马区的甘氨酸和胆碱的浓度最高;而在内嗅皮质区则是谷氨酰氨的浓度最高. 另外,还证实了HR-MAS NMR-PCA技术是研究生理和病理状态下脑组织各亚结构代谢表征的一种有效的手段.
黄芩的13C NMR指纹图谱研究
孙庆雷; 林云良; 祝贺;王晓;程传格;刘建华
波谱学杂志, 2008, 25(4): 486-493.  
摘要 ( 2487 )    HTML全文 ( )   PDF (413KB) ( 1476 )  

利用PFT-NMR 核磁共振波谱仪测定了黄芩提取物的13C NMR图谱,对黄芩提取物的13C NMR指纹图谱进行了解析,并与黄芩素、千层纸素A、汉黄芩素和黄芩苷进行了比较,获得了黄芩提取物的特征峰,结果表明不同黄芩提取物的13C NMR指纹图谱都显示出黄酮类有效成分特征共振峰,并具有很好的重现性和高度的特征性,可以成为黄芩真伪鉴别的依据.

pH对血清影响的1H NMR研究
李雪1,2 ;蓝文贤1,2 ;朱航1,2 ;刘买利1 ; 张许1
波谱学杂志, 2008, 25(4): 494-503.  
摘要 ( 1480 )    HTML全文 ( )   PDF (468KB) ( 1138 )  
维持血液的pH在7.35~7.45范围内,是生命的基本需要. 人体生理状态的改变往往会伴随或者引发血液pH的变化. 本文通过扩散加权、横向弛豫加权以及饱和转移差谱等1H NMR方法,对pH 7.0~7.8的血清体系进行研究,观察其中大分子和小分子代谢物的变化. 实验结果表明 pH的改变不仅能够引起血清中一些小分子代谢物化学位移的改变,还会影响小分子代谢物与蛋白的相互作用,引起这些小分子结合态和游离态含量的变化. 此外,没有观察到血清蛋白信号的明显变化,仅血清白蛋白赖氨酰信号随pH增高有高场位移.
乌头碱对大鼠尿样代谢产物影响的
夏圣安1,2 ;刘慧浪1,2 ;周志明1,2 ;张许1 ;刘买利1
波谱学杂志, 2008, 25(4): 504-513.  
摘要 ( 1645 )    HTML全文 ( )   PDF (605KB) ( 1313 )  
将NMR谱和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相结合用于研究不同剂量下乌头碱(aconitine, AC)急性毒性作用后大鼠尿样的代谢特征. 结果表明灌胃给药后代表能量代谢的柠檬酸(citrate),2-酮戊二酸(2-oxoglutarate)和顺乌火酸(cis-aconitate),反应肠道菌群代谢状况的马尿酸盐(hippurate)和苯乙尿酸(phenylacetylglycine)出现异常,并且这些变化在给药后0~8 h达到最大,16 h后基本恢复正常. 且给药剂量越大代谢物异常越明显,需要的恢复时间也越长. 实验中发现2-oxoglutarate的异常增加可能与AC的神经毒性有关,或与2-oxoglutarate的代谢异常有关. 这些信息为进一步阐明AC的毒理学机制和临床毒性监测都会有一定的帮助.
多烯大环内酯抗生素——鲁丝霉素的结构解析
李宁1 ; 李文2 ; 沙沂2 ; 何建勇3 ; 姜其华3 ; 李铣1
波谱学杂志, 2008, 25(4): 514-522.  
摘要 ( 1487 )    HTML全文 ( )   PDF (410KB) ( 1448 )  
多烯大环内酯抗生素是抗生素中一个化学类群,由25~37个碳原子组成大内酯环,在环的一部分有共轭多烯结构,对应部位有羟基,并由苷键连接一个或多个氨基糖. 这类抗生素具有对光不稳定,抗真菌谱广,静脉给药毒性高,口服毒性低的特点. 本文对放线菌-1356产生的抗真菌活性成分,四烯大环内酯——鲁丝霉素进行了UV、IR、MS、1H NMR 和13C NMR 检测,并通过DEPT 和1H-1H COSY、HMBC、HSQC 等2D NMR 技术对其1H NMR 和13C NMR 数据进行了详细的解析和信号归属,并纠正了国外文献对于多烯内酯类化合物13C NMR信号归属的错误,总结了此类化合物的核磁共振谱规律. 为以后此类化合物的分析鉴定提供了更完善的依据.
克林霉素磷酸酯的波谱学研究
袁金伟1 ; 陈晓岚1 ; 屈凌波1,2 ; 简朝星1 ; 赵玉芬1,3
波谱学杂志, 2008, 25(4): 523-530.  
摘要 ( 3010 )    HTML全文 ( )   PDF (434KB) ( 1465 )  
克林霉素磷酸酯是临床上广泛使用的一种抗菌类药物. 本文对克林霉素磷酸酯进行了1H、13C、31P NMR检测,通过DEPT、1H-1H COSY、13C-1H HSQC、13C-1H HMBC等2D NMR技术对该化合物的1H、13C谱的信号进行了全归属,并结合量子化学计算和NOESY谱证实了化合物的立体结构. 另外,对克林霉素磷酸酯的飞行时间质谱(TOF-MS)的裂解途径进行了分析.
研究简报
维库溴铵合成工艺中雄甾类中间体的NMR研究
蒋虹1 ; 蒋宁3 ; 屠树江1,2 ; 顾菲2 ; 冯友建1
波谱学杂志, 2008, 25(4): 531-540.  
摘要 ( 2567 )    HTML全文 ( )   PDF (425KB) ( 1277 )  
维库溴胺合成中的6个中间体均为雄甾类化合物,我们以重要中间体2β,16β-二(1-哌啶基)-5α-雄甾烷-3α, 17β-二醇为例,使用质谱、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技术确定了它的结构,并结合1H NMR, 13C NMR, DEPT, 1H-1H COSY, HSQC, HMBC多种核磁共振分析方法,详细归属了其所有的1H NMR和13C NMR数据,利用ROESY确定了其相对构型. 根据相同方法,归属了其它5个中间体的13C NMR数据,为它们的结构鉴定提供了重要依据,为维库溴铵合成工艺的中间体质量控制提供了参考数据.
没药中一呋喃倍半萜的核磁共振研究
杨国春1 ; 李占林1 ; 李文2 ; 华会明1
波谱学杂志, 2008, 25(4): 541-548.  
摘要 ( 1785 )    HTML全文 ( )   PDF (408KB) ( 1256 )  
从没药氯仿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一呋喃倍半萜类化合物:2-甲氧基-5-乙酰氧基呋喃吉马-1(10)E-烯-6-酮.通过1D NMR和2D NMR(1H-1H COSY,HSQC和HMBC)等技术确定了该化合物的结构,利用2D NMR技术对其核磁共振信号进行了全归属,修正了文献中的归属错误. 通过NOESY实验以及偶合常数的分析,确定了其结构中1,10位双键和甲氧基、乙酰氧基、 甲基等基团的相对构型.
笼状β-碳苷酮衍生物的NMR研究及结构确证
严琳1 ;可钰2 ;刘丰五2 ;刘宏民2
波谱学杂志, 2008, 25(4): 549-554.  
摘要 ( 1461 )    HTML全文 ( )   PDF (371KB) ( 1180 )  
以β-碳苷酮为原料合成了4个新的β-碳苷酮的笼状缩酮衍生物,采用1H NMR、13C NMR、 DEPT及二维谱1H-1H COSY、HSQC、HMBC和高分辨质谱(HRMS)对其结构进行了研究和确证,并对它们的1H、13C NMR全谱给予了准确归属.
综述评论
磁共振技术在丝素蛋白结构与功能研究中的应用
邓益斌;季丹;周平
波谱学杂志, 2008, 25(4): 555-571.  
摘要 ( 2615 )    HTML全文 ( )   PDF (938KB) ( 2208 )  
丝素蛋白纤维因其优异的力学性能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而得到广泛关注. 人们通过对丝素蛋白二级结构的构象转变及其诱导因素的研究,试图阐明蚕吐丝机理、相关蛋白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为人工合成性能优良的丝纤维材料以及认识生命过程提供有益指导和帮助. 磁共振技术是研究丝素蛋白结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我们课题组多年来运用核磁共振(NMR)的方法研究了桑蚕丝素蛋白的构象及环境对其的影响因素,如pH、金属离子(K+、Na+、Ca2+、Cu2+、Zn2+)等,并运用电子自旋顺磁共振(EPR)方法研究了金属Cu2+离子与丝素蛋白的相互作用,试图揭示蛋白质构象转变与金属离子影响的内在联系. 另外,我们还发展了一种广义二维核磁共振相关技术,有效缩短了传统二维核磁共振的实验时间. 本文将综述这些年来我们所做的相关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