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85年, 第2卷, 第3期 刊出日期:1985-09-05
|
上一期
下一期 |
|
|
|
氮杂冠醚的研究Ⅱ.N-取代苯并氮杂冠醚的1H和13CNMR谱
宋建高, 吴成泰, 许奎钫, 邵倩芬, 黄玉珍, 袁汉珍, 裘鉴卿, 沈联芳
波谱学杂志, 1985, 2(3): 173-180.
本文研究了15种新合成的单、双N取代二苯并18冠6的1H及13C NMR谱。结果表明,13C NMR谱的化学位移能显示分子的电荷分布,而1H NMR谱的偶合常数则部份地反映了大环的构象。氮原子的杂入大环结构和取代基的改变对聚醚环上的电荷分布影响的结果说明,这些改变可能会对冠醚的络合作用发生影响。
|
|
时间域电子自旋共振
陈贤鎔
波谱学杂志, 1985, 2(3): 285-295.
时间域电子自旋共振(ESR)是研究顺磁弛豫机理和动力学过程不可缺少的方法,也是提高检测信号的灵敏度和分辨率的重要途径之一。然而,目前在ESR技术中较常用的还是频率域,而时间域ESR(包括付里叶变换法)却远远不如脉冲付里叶变换核磁共振(PFT-NMR)那样迅速的发展。本文对此进行了讨论,认为:如采用与PFT-NMR稍为不同的方法,并在微波技术、快速脉冲电路和电子计算技术等不断改善的基础上,时间域ESR势将成为今后发展的大方向。 近年来,在时间域ESR技术方面,最引人重视的是:饱和恢复法和电子自旋回波(ESE)法。本文着重对这两种方法的基本原理、实验方法、应用场合及其优越性和局限性进行了评述。例如,用付里叶变换法(包括二维付里叶变换)把电子自旋回波调制的包络自时间域变换成频率域,从而获得高分辨率的频谱,则可分析出取向或无规取向样品的微弱超精细结构。又如,ENDOR(电子-核双共振)自旋回波与通常的ENDOR相比,前者具有较高的灵敏度以及可检测较低的ENDOR频率等独特之处。 此外,文中对瞬态顺磁中间产物的时间分辨ESR和三重态分子在零场中的ESR也分别进行了简短的评介。最后,对时间域ESR发展的远景作了预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