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研究如下双调和方程组
其中 $\Omega\subset {\mathbb R}^N (N\geq 5)$ 是具有光滑边界 $\partial \Omega$ 的有界域, $\frac{\partial }{\partial n}$ 是外法向导数, $ 0\in \Omega ,$ $ a_1,a_2,a_3 \in {\mathbb R} ,$ $\eta >0,\ 0\le \mu_1,\mu_2<\bar{\mu},\ \alpha ,\beta >1,\ \alpha +\beta =2^*,$ $ \ 2^* := \frac{2N}{N-4} $ 是临界Sobolev指数, $\bar{\mu }:=\bigr(\frac{N(N-4)}{4}\bigr)^2$ 是最佳Rellich常数.
我们用 $H:= H^2_0(\Omega ) $ 表示 $C_0^\infty(\Omega )$ 关于范数 $(\int_{\Omega } |\Delta \cdot |^2 \textrm{d}x )^{1/2}$ 的完备化空间.在空间 $H\times H$ 上, 定义双调和方程组(1.1)的能量泛函
则 $J(u,v)\in C^1 (H\times H,{\mathbb R} ) $ .在空间 $H\times H$ 和它的对偶空间 $(H\times H)^{-1}$ 之间定义对偶积
其中 $J^{\prime}(u,v)$ 是能量泛函 $J$ 在 $(u,v)$ 处的Fréchet导数, $u,v,\varphi,\phi \in H$ .如果函数组 $(u,v)\in H\times H$ 且满足
则称 $(u,v)$ 是双调和方程组(1.1)的一组解.即方程组(1.1)的解等价于能量泛函 $J(u,v)$ 的非零临界点.
本文所研究的双调和方程组(1.1)与下列著名的Rellich不等式相关[1]
其中 $D:= D^{2,2}({\mathbb R}^N) $ 是空间 $C_0^\infty({\mathbb R}^N)$ 关于 $ (\int_{{\mathbb R}^N} |\Delta u|^2 \textrm{d}x )^{1/2}$ 的完备化空间.由Rellich不等式可知, 当 $\mu <\bar{\mu } $ 时算子 $L:=(-\Delta^2 \cdot -\mu \frac{ \cdot }{|x|^4})$ 是正算子.于是如下方程的第一特征值 $\Lambda _1(\mu)$ 可以被定义
并且我们还可以定义下列最佳常数
$S( 0) $ 是著名的最佳Sobolev常数[2].当 $0\le \mu <\bar{\mu } $ 时, 由文献[3]和[4]可知 $S(\mu ) $ 有达到函数
其中 $U_\mu(x) =U_\mu(|x|)$ 是径向对称函数, 关于 $S(\mu ) $ 的达到函数的详细性质将在本文的引理2.2中给出.当 $ \mu_1,\mu_2 <\bar{\mu },\ \alpha ,\beta >1$ , $ \alpha +\beta = 2^*,$ 时, 由Rellich不等式、Young不等式和Sobolev不等式, 定义空间 ${\cal D}:= D ^2\setminus \{(0,0)\}$ 上的最佳常数
考虑下列双调和方程
其中 $\mu \in (0,\bar \mu),\ \lambda \in (0,\Lambda _1(\mu) ) $ , $\Omega\subset {\mathbb R}^N (N\geq 5)$ 是具有光滑边界 $\partial \Omega $ 的有界域, 并且 $ 0\in \Omega $ .在文献[4]中, 作者研究了最佳常数 $S(\mu ) $ 达到函数的渐近性, 并且证明了方程(1.6)解的存在性.文献[3]和[5]也分别研究了带有Rellich项的双调方程.
下面我们给出Hardy不等式[6]
其中 $N\ge 3$ , $ D^{1,2}({\mathbb R}^N) $ 是 $C_0^\infty({\mathbb R}^N)$ 关于范数 $ (\int_{{\mathbb R}^N} | \nabla \cdot |^2 \textrm{d}x )^{1/2}$ 的完备化空间.近年来, 带有Hardy项的二阶椭圆方程已经被大量研究, 并得出许多结果.例如文献[7-14]以及其参考文献.双调方程(1.1)的结构是受到文献[7, 9]和[11]的启发.到目前为止, 带有Rellich项的临界双调和方程及方程组的研究相对较少.因此对于方程组(1.1)的深入研究具有一定理论及实际意义.
本文将需要下列假设条件.
$ ({\cal H}_1) \ \ N\ge 5,\ \eta >0,\ \ 0\le \mu_2\le \mu_1<\bar\mu ,\ (\mu_1,\mu_2)\not =(0,0), \ \alpha ,\beta>1,\ \alpha +\beta =2^*;$
$ ({\cal H}_2) \ \ a_1> 0,\ a_2\not =0, \ a_1a_3- a_2^2>0,\ \ 0< \lambda _1 \le \lambda _2<\Lambda _1(\mu_1),$ 其中 $\lambda _1$ , $\lambda _2$ 是矩阵 $ A:= \bigg( \begin{array}{ll} a_1 \ a_2 \\ a_2 \ a_3 \end{array} \bigg) $ 的特征值.
在假设条件 $({\cal H}_1)$ 下我们定义
其中 $\tau_{\min},\hat{\tau}_{\min} \ge 0$ 分别是 $f(\tau )$ 和 $h(\tau)$ 的极小值点.直接通过计算可知 $\bar\eta>2 $ , 并且下确界 $\bar\eta$ 能在某有穷点 $\tau ^*>0$ 处达到.特别地当 $\mu_1=\mu_2 $ 时, 我们可以把 $\bar{\eta}$ 定义为下列更简单的常数
下面我们给出本文需要的第三个假设条件.
$ ({\cal H}_3) $ $ \beta <2 $ 或者 $ \eta >\bar \eta.$
最后我们把本文的主要结论归纳为以下定理.
定理1.1 假设 $({\cal H}_1)$ 和 $({\cal H}_3)$ 成立.则 $S (\mu_1 ,\mu_2 ) <S(\mu_1) $ 并且 $S (\mu_1,\mu_2) $ 有正的、单调递减的、径向对称的达到函数对.
定理1.2 假设 $({\cal H}_1)$ 成立, $N\le 8,\ \eta \le 2,\ \min\{\alpha ,\beta \} \ge 2 . $ 则 $ S(\mu_1 ,\mu_2 ) = S(\mu_1)$ 并且 $S(\mu_1 ,\mu_2 )$ 有半平凡达到函数对 $ \bigr \{( V_{\mu_1} ^\varepsilon (x),0), \varepsilon >0 \bigr \} . $
定理1.3 假设 $({\cal H}_1)$ 和 $({\cal H}_3)$ 成立, 且 $\bar{g}(\mu_1,\mu_2)=\bar{h}(\mu_1,\mu_2). $ 则当 $\hat{\tau}_{\min}>0$ 时, $S(\mu_1 ,\mu_2 ) = h(\hat{\tau}_{\min})$ , 并且 $S(\mu_1 ,\mu_2 )$ 有达到函数对 $\bigr \{( V_{\mu_1} ^\varepsilon (x),\ \hat{\tau}_{ \min} V_{\mu_2} ^\varepsilon (x) ), \varepsilon >0 \bigr \} . $
推论1.4 假设 $({\cal H}_1)$ 成立, $\mu\in [0,\bar \mu).$ 则当 $\eta > \hat{ \eta}$ 或者 $\min\{\alpha ,\beta \} <2$ 时, 我们有 $ S(\mu ,\mu )$ $ = f(\tau_{\min}) S(\mu)$ , 并且 $ S(\mu ,\mu ) $ 有达到函数对 $ \{( V_\mu ^\varepsilon (x), \tau_{ \min} V_\mu ^\varepsilon (x) ),\varepsilon >0 \}. $
定理1.5 假设 $({\cal H}_1) $ - $({\cal H}_3)$ 成立, 并且 $ N\ge 9,\ \mu_1 \le \mu^* ,$ $\bar{g}(\mu_1,\mu_2)=\bar{h}(\mu_1,\mu_2) $ .则方程组(1.1)存在一个解 $(u_0,v_0) \in (H\setminus \{0\})^2$ .
注1.6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定理1.2和定理1.5中条件 $\bar{g}(\mu_1,\mu_2)= \bar{h}(\mu_1,\mu_2)$ 是可以成立的.例如, 当 $\bar{g}(\mu_1, \mu_1)= \bar{h}(\mu_1,\mu_1)$ 时, 由隐函数理论可知, 在一定条件下等式 $\bar{g}(\mu_1,\mu_2)=\bar{h} (\mu_1,\mu_2) $ 成立.
本篇文章共有四个部分.在文章第二部分中, 我们建立一些预备引理, 为后面的研究作准备.在第三部分中, 完成定理1.1和定理1.3的证明.最后我们将在文章的第四部分给出定理1.5的证明.在下文中, $\|u\|=(\int_{\Omega } |\Delta u|^2 \textrm{d}x )^{1/2}$ 表示空间 $H$ 上的范数, $\|(u,v)\|_{H\times H}=(\|u\|^2+\|v\|^2)^{1/2}$ 表示空间 $H \times H$ 上的范数.对于任意的 $t>0$ , 当 $\varepsilon \to 0 $ 时, 我们用 $O(\varepsilon ^t)$ 表示 $|O(\varepsilon ^t)|/\varepsilon ^t \le C$ , $o(\varepsilon ^t)$ 表示 $|o(\varepsilon ^t)|/\varepsilon ^t \to 0 $ , $o(1)$ 表示无穷小量. $O_1(\varepsilon ^t)$ 表示当 $\varepsilon$ 足够小时, 存在常数 $C_1,C_2>0$ , 使得 $C_1\varepsilon ^t \le O_1(\varepsilon ^t) \le C_2\varepsilon ^t\ $ .我们通常用 $ C $ 表示正常数.为了方便起见, 我们有时省略积分式中的 $ \textrm{d}x $ .我们用 $\rightharpoonup$ 表示在对应空间上的弱收敛, 用 $\rightarrow$ 表示在对应空间上的强收敛.
为了方便起见, 我们设
引理2.1 假设条件 $({\cal H}_1)$ 和 $({\cal H}_2)$ 成立.则对于任意 $c<c^* := \frac{2}{N} S (\mu_1,\mu_2) ^ {N/ 4} $ , 泛函 $J$ 在积空间 $H\times H$ 上满足 $(PS)_c$ 条件.
证 假设序列 $\{(u_n,v_n)\}\subset H\times H$ 满足
则易证 $\{(u_n,v_n)\}$ 是空间 $H\times H$ 上的有界序列.于是存在某个子列(仍记为 $\lbrace(u_{n},v_{n})\rbrace$ )和 $(u,v) \in H\times H $ 使得
由集中紧性原理[15-17], 存在至多可数的集合 ${\cal J}$ , 点 $x_j\in \Omega\backslash \{0\}$ , 实数 $ \sigma_0,\nu _0, \rho_0,\sigma_{x_j},\rho_{x_j},j\in {\cal J},$ 使得下列收敛性在测度意义下成立
其中 $\delta _x$ 表示在点 $x$ 处的Dirac质量, 由(1.5)式和(2.1)-(2.3)式可得
我们先考虑在原点的情况.取 $\varepsilon >0$ 足够小, $\varphi_\varepsilon \in C_0^\infty (B_\varepsilon (0))$ , 使得在球 $B_{\varepsilon /2}(0)$ 中 $ \varphi_\varepsilon =1$ , 并且 $ 0\le \varphi _\varepsilon \le 1,|\Delta \varphi_\varepsilon |\le \frac{2}{\varepsilon } .$ 则有
因此
根据(2.4)和(2.6)式可知 $S(\mu_1,\mu_2) \rho_0^\frac{2}{2^* }\le \rho_0 $ , 由此可以推出
接下来我们考虑在点 $x_j$ ( $j\in {\cal J}$ )处的情况.取 $\varepsilon >0$ 足够小, $\phi_\varepsilon \in C_0^\infty (B_\varepsilon (x_j))$ , 使得在 $B_{\varepsilon /2}(x_j)$ 中 $ \phi_\varepsilon =1$ , 并且 $ 0\le \phi _\varepsilon \le 1 $ , $ |\Delta \phi_\varepsilon |\le \frac{2}{\varepsilon } .$ 则有
类似于(2.6)式, 我们可以得到
由(2.5)和(2.8)式可得 $ S (0,0) (\rho_{x_j})^\frac{2}{2^* }\le \rho_{x_j} $ , 由此可以推出
于是集合 $ {\cal J}$ 必为有限集.
另一方面, 我们有
由(2.7)-(2.10)式和假设条件 $c<c ^* $ 可知 $\rho_0=\rho_{x_j} = 0 ,\ \forall j\in {\cal J}.$ 则在空间 $H\times H$ 上子列 $(u_n,v_n)$ 强收敛到 $(u,v)$ .引理证毕.
下面我们定义
其中 $\psi: [0, 1] \mapsto [0, 1]$ 定义如下
引理2.2[4] 对于所有的 $0< \mu <\bar{\mu } ,$ $S(\mu ) $ 有达到函数 $ \bigr \{ V_{\mu}^\varepsilon (x) := \varepsilon ^\frac{4-N}{2}U_\mu ( x/\varepsilon ) ,\varepsilon >0 \bigr \},$ 其中 $U_\mu(x) =U_\mu(|x|)$ 是正的、单调递减的和径向对称的, 并且满足
函数 $V_{\mu}^\varepsilon (x)$ 是下列方程的解
且满足下列等式
进而有
取 $\rho>0$ 足够小使得 $B_\rho (0) \in \Omega $ .选取截断函数 $\varphi(x)= \varphi(|x|) \in C_0^\infty (B_\rho ( 0))$ , 使得在球 $B_{\rho} (0)$ 中 $\varphi (x)$ 满足 $ 0 \le \varphi (x) \le 1 $ , 在球 $B_{\rho/2} (0)$ 中满足 $ \varphi(x) = 1 $ .设 $u_{\mu }^\varepsilon (x)=\varphi (x)V_{\mu}^\varepsilon (x)$ .我们有下面的渐近估计结果.
引理2.3[4] 假设 $N\ge 5,\ \mu\in [0,\bar\mu).$ 当 $\varepsilon \rightarrow 0$ 时, 下列估计成立
进一步地, 当 $N\ge 9$ 时有
引理3.1 假设 $({\cal H}_1)$ 成立, 并且 $S (\mu_1,\mu_2) <S(\mu_1)$ .则 $S (\mu_1,\mu_2) $ 有径向对称且单调递减的达到函数对.
证 由Ekeland变分原理, 我们可以选取 $S (\mu_1,\mu_2)$ 的极小序列 $\{ (\tilde{u}_n,\tilde{v}_n) \} \subset {\cal D}$ , 满足
其中 $f_n \to 0$ , $g_n \to 0$ ( $n\to \infty$ )在空间 $D $ 的对偶空间 $D^{-1}$ 上.
定义
由 $\int_{{\mathbb R}^N} E( \cdot,\cdot) $ 和 $\int_{{\mathbb R}^N} F( \cdot,\cdot)$ 的伸缩不变性及(3.1)式可得
通过选取合适的 $R_n$ , 根据(3.1)和(3.2)式, 我们可以假设
再由(1.3)和(3.2)式可知 $\{ (u_n,v_n) \} $ 在空间 $ D\times D $ 上有界.类似于引理2.1, 对于某个 $(u ,v)\in D\times D $ , 存在至多可数集 $\tilde{{\cal J}},x_j\in {\mathbb R}^N\backslash \{0\}$ , 实数 $ {\tilde\rho}_{x_j},{\tilde\nu}_{x_j},$ $j\in \tilde{{\cal J}}$ 和 ${\tilde\rho}_{0},{\tilde\nu} _{0}, {\tilde\gamma}_{0} $ , 使得下列收敛性在测度意义下成立
其中 $\delta _x$ 表示在点 $x$ 处的Dirac质量.为了讨论无穷点处的情况, 我们定义
则有
类似于引理2.1, 由(3.1)式可得
则 $ {\tilde\nu} _{x_j},j\in \tilde{{\cal J}},\ {\tilde\nu} _{0} ,\ {\tilde\nu} _\infty,$ 等于 $0$ 或者不小于 $ S(\mu_1,\mu_2) ^{N/4} .$ 即 $ \tilde{{\cal J}}$ 是有限集.
由(3.1)-(3.7)式可以得出
由(3.6)-(3.8)式可得 $\int_{{\mathbb R}^N}\hspace {-.1cm}F(u ,v ),\ {\tilde\nu} _{0} ,\ {\tilde\nu} _\infty,\ {\tilde\nu} _{x_j},j\in \tilde{{\cal J}},$ 等于 $0$ 或者等于 $ S(\mu_1,\mu_2) ^{N/4} .$ 再由(3.7)式可以得出 ${\tilde\nu}_{x_j}=0 $ 或者 $ {\tilde\nu}_{x_j} \ge S(0,0) ^{N/4} > S(\mu_1,\mu_2) ^{N/4},$ 即我们可以推出 ${\tilde\nu}_{x_j}=0 ,\ j\in \tilde{{\cal J}}$ .此外, 由(3.2)和(3.3)式可知 $ \min \{{\tilde\nu}_0,{\tilde\nu} _\infty \}\le \frac{1}{2} S(\mu_1,\mu_2) ^{N/4} ,$ 即 ${\tilde\nu}_0= {\tilde\nu} _\infty=0.$ 因此
由(1.5), (3.2)和(3.4)式可得
所以 $(u_n,v_n)$ 强收敛于 $(u,v)$ , 并且 $(u,v)$ 是 $S(\mu_1,\mu_2)$ 的达到函数对, 其中 $ u\not =0,v \not =0.$ 同时 $(u,v)$ 也是下列方程组的解
最后我们来证明 $(|u|,|v|)=(u^*,v^*)$ , 其中 $(u^*,v^*)$ 是 $(u,v)$ 的Schwartz对称化.
我们用反证法.假设 $(|u|,|v|)\not =(u^*, v^*) $ , 则有以下三种情况: (ⅰ) $|u| \not = u^*, \ |v| = v^*$ , (ⅱ) $|u| = u^*, \ |v| \not = v^*,$ (ⅲ) $|u| \not = u^*, \ |v| \not = v^*.$ 接下来将只对(ⅰ)进行证明. (ⅱ), (ⅲ)的证明类似, 我们省略掉.
因为 $ (u^2)^* =(u^*)^2 ,$ $(v^2)^* = (v^*)^2 ,$ 则有
令 $\tilde{u},\tilde{v} \in L^{2^*} ({\mathbb R}^N)$ 分别是下列方程的解
由于 $\Delta u,\Delta v\in L^2({\mathbb R}^N),$ 根据文献[4]可知 $ \tilde{u},\tilde{v} \in D^{2,2}({\mathbb R}^N) $ 并且 $\tilde{u}\ge u^*, \tilde{v}\ge v^*$ .再由(3.9)式可得(参见文献[18]和[19])
另外, 如果 $f,g$ 是可测函数, 并且 $f>0$ 是径向递减, $g\ge 0$ 满足 $g\not =g^*$ , 由文献[18]可得
取 $f= |x|^{-4} $ , $g=u^2 $ , 则有
再由(3.10)和(3.11)式可得
由此得出矛盾.所以就有 $(|u|,|v|)=(u^*,v^*)$ .
因为 $(|u|,|v|)=(u^*,v^*)$ 是径向对称且不增的, 所以有
我们选取 $(u,v)=(u^*,v^*)$ 作为 $S(\mu_1,\mu_2)$ 的非负达到函数对.注意到 $\mu_1,\mu_2, \eta $ 均为正的, 则 $(u,v)=(u^*,v^*)$ 且满足下列不等式
由文献[4, 定理2]可知 $(u,v)=(u^*,v^*)$ 是严格正的且单调递减的.引理证毕.
定理1.1的证明 考虑定义在 $[0,\infty)$ 上的下列函数
由(1.8)式可得
对于任意的 $\beta <2$ , 当 $\tau\to 0^+$ 时, 则有 $h'(\tau)<0$ .并由假设条件 $ ({\cal H}_1) $ , 我们可以知道
则可以推出 $\bar{h}(\mu_1,\mu_2)$ 一定能在某有穷点 $\hat{\tau}_{\min} >0 $ 处达到.将 $(V_{\mu_1}^\varepsilon ,\hat{\tau}_{\min} V_{\mu_2}^\varepsilon ) $ 代入(1.5)式可得
如果 $\eta> \bar{\eta} $ , 由(1.10)式可知存在 $\tau_1\in (0,\infty)$ 使得
即(3.12)式仍然成立.
最后, 由(3.12)式和引理3.1可知定理1.1成立.
定理1.2的证明 证明与文献[20, 定理1.4]证明类似, 在此省略.
定理1.3的证明 因为 $S(\mu_1,\mu_2) <S(\mu_1)\le S(\mu_2)$ , 所以 $S(\mu_1,\mu_2)$ 没有形如 $(u,0),(0,v)$ 的半平凡达到函数对, 其中 $u,v\in D\setminus \{0\}$ .
对于任意的 $ (u ,v)\in (D\setminus \{0\})^2 $ , 定义 $z=sv$ , 其中
由Young不等式可得
对于任意的 $ (u ,v)\in (D\setminus \{0\})^2 $ , 由(1.7), (3.13)和(3.14)式可得
由(1.5)式可知
最后, 根据(3.12)和(3.15)式我们可以得出
再由(3.16)式和假设条件 $\bar g(\mu_1,\mu_2) = \bar h(\mu_1,\mu_2)$ 可知定理1.3成立.
推论1.4的证明 因为 $\mu_1=\mu_2=\mu\in [0,\bar\mu)$ , 则有
即由定理1.3可知推论1.4成立.
引理4.1 在定理1.5的条件下, 当 $ \varepsilon\rightarrow0^+$ 时, 下列估计成立
$ {\rm (ⅰ)} \ \int _{\Omega }E( u_{\mu_1 }^{\varepsilon },\hat{t}_{\min} u_{\mu_2 }^{\varepsilon } ) = S(\mu_1,\mu_2)^{\frac{N }{4 }} +O\bigr (\varepsilon ^{2(\gamma (\mu_1)- \frac{N-4}{2} )}\bigr ) ;$
$ {\rm (ⅱ)} \ \int _{\Omega }F( u_{\mu_1 }^{\varepsilon },\hat{t}_{\min} u_{\mu_2 }^{\varepsilon } ) = S(\mu_1,\mu_2)^{\frac{N }{4 }} +O\bigr (\varepsilon ^{2^*(\gamma (\mu_1)- \frac{N-4}{2} )}\bigr ) . $
证 根据定理1.2可知 $S(\mu_1,\mu_2)$ 有达到函数对 $(V_{\mu_1 }^{\varepsilon },\hat{t}_{\min} V_{\mu_2 }^{\varepsilon } )$ .所以有
再由引理2.2和(4.1)式可得
(ⅰ) 因为 $\gamma (\mu)$ 在 $[0,\bar\mu) $ 上单调递减, 我们根据(4.1)式, (4.2)式及引理2.3直接可知结论成立.
(ⅱ)由(4.1)式, (4.3)式和引理2.3可得
引理4.1证毕.
引理4.2 在定理1.5的条件下, 可以得出
证 假设条件 $({\cal H}_2)$ 成立, 则下列二次型
是正定的并且满足
由此可以推出
通过计算我们可以得出
由(4.4)式, (4.5)式, 引理2.3和引理4.1可得
引理证毕.
定理1.5的证明 由山路引理[21-22], 引理2.1和引理4.2, 可得能量泛函 $J $ 的临界点 $(u_0,v_0)\in H\times H$ 满足双调和方程组(1.1).另外, 由假设条件 $({\cal H}_2)$ 中 $a_i\not =0 $ 可知 $u_0\not \equiv0,$ $v_0\not \equiv0 $ .定理证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