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文考虑如下初边值问题
初边值问题(1.1)的古典解$(u, v)$的最大存在时间记作$T(\rho)$, 称为$(u, v)$的生命周期.这就是说
从定义可知, $T(\rho)$要么取有限值要么无穷大, 如果$T(\rho)<\infty$, 我们有
该文的目的是得到初边值问题(1.1)解的生命周期$T(\rho)$的渐近表达式.初边值问题(1.1)可以描述很多物理现象, 如描述多孔介质流和双组份连续介质的燃烧, 扩散过程和种群变化规律.
近年来, 很多学者研究了与问题(1.1)相似的偏微分方程组和单个偏微分方程.这方面的文献可以参见文献[1-2, 4-8]以及这些文献中所引用的文献.在给出该文的主要结果之前, 我们首先回顾一些已有的与该文所考虑的问题相近的结果. Chen在文献[1]中以及Dicksteina和Escobedob在文献[2]中分别研究了如下带有齐次Dirichlet边界条件的非线性反应扩散方程组初边值问题的适定性问题
Chen在文献[1]中考虑了$f(u, v)=u^{m_1}v^{n_1}, $ $g(u, v)=u^{m_2}v^{n_2}$, 其中$m_2>m_1-1$, $n_1>n_2-1$的情形. Dicksteina和Escobedob则在文献[2]中研究了一般的$f(u, v), g(u, v)$情形.
Sato在文献[6]中研究了如下非线性反应扩散方程组初边值问题解的生命周期
利用比较原理和Kaplan方法[3], 他们得到了如下关于解的生命周期的渐近表达式
如果$\phi \neq 0$以及$q>p\ge 1$,
如果$\phi = 0$以及$q>p\ge 1$.
这里$p\geq 1, q\ge1$, $pq>1$
最近Xu和Ye在文献[7]中将以上结果推广到下面更一般的初边值问题
其中$p+\alpha\ge 1, {\ }p+\beta\ge 1$, $q\beta>(1-p)(1-\alpha)$.由于需要大初值来保证解的爆破, 目前所有关于非线性反应扩散方程组解的生命周期的结果, 都关注$T(\rho)$在$\rho$很大时的渐近展开.我们注意到, 文献[6]和文献[7]中的非线性项都是多项式型的.于是, 我们可以自然地问:如果非线性项是指数函数, 我们能否得到与文献[6]和[7]类似的结果?该文的主要目标就是对初边值问题(1.1)回答以上问题, 下面的定理就是我们的主要结果.
定理1.1 $a>0$, $b$ $>0$是常数, 假设$(\phi(x), \psi(x))\in C(\overline{\Omega})$满足如下条件
$\bullet$ $\phi(x)\geq 0$, $\psi(x)\ge 0$, $\forall x\in \Omega$, 且$\phi(x)$与$\psi(x)$不全为0;
$\bullet$ $\phi(x)=\psi(x)=0$, $\forall x\in \partial\Omega$.
那么初边值问题(1.1)解的生命周期$T(\rho)$有如下形式
注1.1 关于$\phi(x)$和$\psi(x)$的第二个条件是相容性条件.
注1.2 在我们考虑的问题中, 扩散项是指数函数.从以上定理很容易看到, 问题(1.1)解的生命周期关于$\rho$是指数衰减的.而在文献[6]和[7]的结果中, $T(\rho)$是代数衰减的, 这是因为他们的扩散项是一类多项式型的.由此可以看出, 生命周期的衰减率和扩散项的类型是密切相关的.
在本章结束前, 我们给出定理1.1证明的主要框架.该定理的证明受到了文献[6-7]的启发, 证明包括两部分:首先, 通过解一个常微分方程组, 我们可以得到一个上解, 并由此得到生命周期的渐近下界.然后, 该文将利用比较原理和Kaplan方法[3]证明, 这个下界还是生命周期的渐近上界.于是, 我们就得到了生命周期的渐近表达式.
该文组织如下.在第2部分中, 我们给出定理1.1的证明过程要用到的两个引理.第3部分则是定理1.1的详细证明.
在本章, 我们首先建立一个重要的常微分方程组, 并得到它的解的生命周期.然后我们会证明一个不等式, 以供定理1.1证明之用.
引理2.1 设$\mu$, $\nu\in{\Bbb R}$, 则如下常微分方程组
的解$(U(t), V(t))$有如下形式
其中
$F^{-1}\left(F(\mu;\mu, \nu);\mu, \nu\right)$和$G^{-1}\left(G(\mu;\mu, \nu);\mu, \nu\right)$分别表示$F(\mu;\mu, \nu)$和$G(\mu;\mu, \nu)$关于第一个变量的反函数.
并且, 解$(U(t), V(t))$的生命周期$T(\mu, \nu)$有如下形式
证 令(2.1)式的第一个方程除以第二个方程, 有
关于变量$t$在$(0, t)$上积分可得
由这个等式, 我们可以分别解出$U$和$V$
把以上两个等式代入(2.1)式, 我们得到
以上两个等式分别在区间$(0, t)$上关于变量$t$积分可得
这就是说
由这两个等式, 我们可知
从上面的表达式可以得出
作如下变量替换
简单计算后可得
这表明$T(\mu, \nu)=F(\mu;\mu, \nu)=G(\nu;\mu, \nu)$.证毕.
注2.1 作变量替换后, 经过简单计算, 我们可以得到$F(\mu;\mu, \nu)$和$G(\mu;\mu, \nu)$的精确表达式.然后, 我们不难发现引理2.1中的反函数确实存在.
在定理1.1的证明中, 我们要用到如下加权的Jensen不等式.
引理2.2 设$D\subset{\Bbb R}^N$是一个有界区域, $f(x)$和$w(x)$是定义在$D$内的非负连续函数.如果$\int _D f(x){\rm d}x\neq 0$这, 则下面的不等式
对满足$g^{\prime\prime}(x)>0$, $\forall x\in {\Bbb R}$的任意函数$g:{\Bbb R}\rightarrow{\Bbb R}$成立.
由于在很多教材上都能找到上面引理的证明, 这里我们略去它的证明.
这一章我们给出定理1.1的详细证明.在这部分, 我们将证明两个引理, 从这两个引理可知:当$\rho$足够大时, $T(\rho)$有相同的下界和上界.于是, 联合这两个引理, 我们就得到了$T(\rho)$的渐近表达式.
引理3.1 在定理1.1的假设下, 我们有
证 在引理2.1中, 令$\mu=\rho \|\phi\|_{L^\infty(\Omega)}$, $\nu=\rho \|\psi\|_{L^\infty(\Omega)}$.由比较原理(参见文献[2]中的引理2.2及其推论)可知
其中$x\in\Omega $, $0\le t\le \min(T(\rho), T(\rho \|\phi\|_{L^\infty(\Omega)}, \rho \|\psi\|_{L^\infty(\Omega)}))$.不难看出
另一方面, 经过简单计算, 从引理2.1中我们可以得出
联立(3.1)和(3.2)式即得
证毕.
引理3.2 在定理1.1的条件下, $T(\rho)$有如下估计
证 受文献[6]中引理5证明的启发, 我们引入如下特征值问题
其中$\lambda_R>0$是常数, $\eta_R(x)$是(3.3)式对应于第一特征值$\lambda_R$的特征函数.我们还可以要求$\int_{B_R}\eta_R(x){\rm d}x=1$.不失一般性, 我们假设$\phi(0)=M(\phi)$.对于$B_R\subset\Omega$, 定义
不难看出, $\overline{U}(0)=\rho\overline{\mu}(R)$, $\overline{V}(0)=\rho\overline{\nu}(R)$.由$\phi$和$\psi$的连续性可知
在(1.1)式第一个方程两端乘上$\eta_R(x)$, 然后在$B_R $上关于空间变量分部积分可得
在第一个不等式中, 我们用到了事实
其中$\overrightarrow{n}$是球面$\partial B_R $上点$x$的外单位法向量.
事实上, 由于$\eta_R(x)$在球面$\partial B_R$上各点都取到其最小值0, $\eta_R(x)$的梯度$\nabla\eta_R$在每一个这样的点处都是指向内法线方向的, 而$\overrightarrow{n}$是外单位法向量, 所以我们有$\frac{\partial\eta_R}{\partial \overrightarrow{n}}(x)\le 0$.
在引理$2.2$中, 令$D=B_R$, $g(x)={\rm e}^{ax}$, $f(x)=\eta_R(x)$, $w(x)=v(x)$可得
利用$\int_{B_R}\eta_R(x){\rm d}x=1$, 我们有
也就是说
由(3.4)式和(3.5)式可得
用同样的方法, 我们还可以证明
在(3.6)式和(3.7)式的两端分别乘上${\rm e}^{\lambda_R t}$得到,
上面的两个不等式在$(0, t)$上积分可得
上面的第二个不等式代入到第一个不等式, 我们得到
由此, 我们得到
其中, 我们用到了事实
给定$0 < \epsilon < 1$, 选取$T_R>0$, 使得${\rm e}^{-T_R\lambda_R}>1-\epsilon$.则对任意$t\in (0, T_R)$, 下面的不等式成立
令上式右端等于$Q(t)$, 即
经过简单计算, 我们有
注意到$\overline{U}(t)\ge Q(t)$, 从上面的不等式不难得到
上面的不等式在$(0, t)$积分给出
以上不等式在$(0, t)$上再积分一次可以得到
令
则我们有
由于$\lim\limits_{\rho\rightarrow\infty}\Theta_{R, \varepsilon}(\rho)=0$, 我们可以选取足够大的$\rho$, 使得$\Theta_{R, \varepsilon}(\rho)<T_R$.这个事实连同(3.8)式表明, $Q(t)$必须在有限时间爆破.又由于$\overline{U}(t)\ge Q(t)$, $\overline{U}(t)$也必须在有限时间爆破. (3.8)式还表明, 当$\rho$足够大时, $T(\rho)\le\Theta_{R, \varepsilon}(\rho)$, 即有
这也就是说
引理3.2证毕
最后, 联合引理3.1和引理3.2, 定理1.1得证.